tōng

通义


拼音tōng yì
注音ㄊㄨㄥ 一ˋ

繁体通義

通义

词语解释

通义[ tōng yì ]

⒈  普遍适用的道理与法则。

⒉  疏通大义。常用为书名,指概述性的著作,如:《白虎通义》;《文史通义》。

引证解释

⒈  普遍适用的道理与法则。

《孟子·滕文公上》:“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
《汉书·张汤传》:“夫襃有德,赏有功,古今之通义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将佐有败,元帅必任其责。 诸葛亮 为大将军, 马謖 之败,降右将军。此古今通义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⒉  疏通大义。常用为书名,指概述性的著作,

如:《白虎通义》;《文史通义》。

国语辞典

通义[ tōng yì ]

⒈  常则。

《孟子·滕文公上》:「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分字解释


※ "通义"的意思解释、通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纬书之曲说,非正经之通义也。

2、“一、正义,二、通义,三、余义,四、疑义,五、异义,六、辩义。

3、五色圆坛内封玉册,这与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白虎通义》所述相近,曾记载有: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

4、第一部分阐述了白虎观会议与《白虎通义》产生的思想背景。

5、《风俗通义》,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因氏焉。

6、墨家教人们懂得敬畏、諰廉,教人们知义的方法,教人们明辩,教人们“杂于庸民”去获取人们的通义

7、雄子之才,幼而俊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

8、在荡口鸿模学校,读章学诚《文史通义》、夏曾佑《中国古代史》,“读之甚勤”,“至形于梦寐间”。

9、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

10、我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

11、虫是泛指,所有生灵都可以称之为‘虫’,最通义的就是五虫,蠃、鳞、毛、羽、昆,既是,人类,水生物,走兽,鸟类,昆虫。

12、《白虎通义》大量援据谶纬,明显的称引谶纬就达二十余处,至于“稽合图谶”。

13、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

14、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意欲公之后嗣,翼朕子孙,长为籓翰,传之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