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

通体


拼音tōng tǐ
注音ㄊㄨㄥ ㄊ一ˇ

繁体通體
词性名词


通体

词语解释

通体[ tōng tǐ ]

⒈  物体全部;全身。

通体湿透。

whole body;

引证解释

⒈  合为一体。

《淮南子·本经训》:“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

⒉  谓媾合。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二:“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⒊  文章的整个体例。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仲尼 从而脩之,以成一经之通体。”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少年之诗,往往有句无篇,能通体完密者最少。”

⒋  全身;浑身。

唐 韩偓 《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绿野仙踪》第十四回:“八人觉得通体鬆快,如释 泰山。”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他们满面红光,满身绸缎,还戴着绣花的荷包与褡裢,通体光彩照人。”

⒌  整个物体。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痕都斯坦 玉盘椀,其薄如纸,而製甚佳,规矩凹凸,通体毫髮不差。”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使事记》:“墻厚一丈,渐减至顶厚二尺,通体坚固,海中虽有狂风巨浪,不至有撼动之险。”

⒍  全部。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老程 极快的穿上衣裳,钮扣通体没扣。”

国语辞典

通体[ tōng tǐ ]

⒈  全身。

唐·韩偓〈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⒉  事物的全部,整体。

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日欢游无限好〉词:「通体清香无俗调,天气好,烟滋露结功多少。」

⒊  合为一体。

《淮南子·本经》:「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

⒋  全篇文辞的体裁。

《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

分字解释


※ "通体"的意思解释、通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几百男女开着巨船来了。巨船通体黑色,镶着的一些金属在阳光中闪闪发光。

2、车身通体使用碳纤维材料,降低了车体重量.

3、毛骨悚然,通体寒栗。

4、1、墙面地面选釉面砖,厅堂地面选通体砖釉面砖。

5、只见从身后的灌木之中窜出一只体型巨大的黑熊,黑熊通体黝黑,其毛发如钢针倒立,毛发之上油光可鉴,乌黑发亮。

6、通体施黄红釉,釉线自然,恰似汗血。

7、炒完后,米通体晶莹,成黄色饱满状,闪闪发亮。

8、五件漆盘, 通体髹黑漆, 再用朱红、灰绿等色漆描绘纹样。

9、一幢幢车间大楼,灯火辉煌:通体明亮。

10、就在众人爽心悦目之时,那些黄色粉蝶犹如秋叶般迅速枯萎,一只只吧啦吧啦掉落在地,通体呈褐。

11、那块白玉通体晶莹,雕琢细致,好似是女娲补天用的神石,玲珑剔透;又仿佛是少女羊脂般细腻的皮肤,温润圆滑。

12、洗口,直颈,平肩,直腹,圈足,通体施亮青釉,颈部通景画山水纹,腹部通景画市井人物,典出“ 掷果盈车 ”故事。

13、病人们感到全身经脉通畅,通体发亮,血液流动及病灶形状都历历可见。

14、慢慢地,泡在醋里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

15、明绿釉珐华花卉罐一对,高23.5厘米(盖后配)。通体玻璃光釉,品相完好。

16、刀身通体碧绿,刀刃雪白,似有波浪和龙纹缠绕,挥动时有巨浪滔天之势。

17、一把通体闪着乌光的倭刀向他劈来,差点把方俊劈成两半。

18、流淌着的河水在秋天通体泛红,好像一头巨蟒吐出的信子。

19、我还看见了火钵通体明亮,木屑在青灰的掩护下高调燃烧,为手足送去暖意。

20、黑蚱蝉出现得晚一些,个头大,成蝉通体黑色,声音高亢嘹亮有起伏,也是我们童年里重点捕捉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