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n tōng
注音ㄅㄢˋ ㄊㄨㄥ
⒈ 即半印。古代下级官吏所用。
⒈ 即半印。古代下级官吏所用。参见“半印”。
引汉 扬雄 《法言·孝至》:“由其德, 舜 禹 受天下不为泰;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
李轨 注:“五两之纶半通之铜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
《后汉书·仲长统传》:“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李贤 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
1、你瞧,如此这般点金成铁地去批改文思活跃的高考作文,怎叫人放心?尤有甚者,有的中文系研究生连文法也半通不通。
2、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
3、说起话来虽然半通不通文绉绉的,却也干巴利落脆,颇有几分领袖气质。
4、就以此为体裁用你那半通不通半生不熟一不小心还添把恶心的文笔虚构一部小说,狐媚魇道怪力乱神奇门遁甲邵子神数,什么不让写你就往里面填什么。
5、——以为抱出一捆自己半通不懂的《十三经》,就可以在当今这个“道德沦丧”。
6、傲慢疏慵不失真,惟余老态托传神,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世人欲杀定为才,迂拙频遭反噬来,学问半通官半显,一生怀抱几曾开。
7、他想他能够用他的雄辨来欺骗半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