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

词语解释
史可法[ shǐ kě fǎ ]
◎明末大臣。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崇祯进士。曾被派遣镇压农民起义军。后任南京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在南京拥立南明弘光帝,任东阁大学士。后被派到扬州督师抗清守城。清摄政王多尔衮致书劝降,他坚决拒绝。清军攻破扬州城后,他自杀未死,被俘后不屈殉难。扬州人民在城外梅花岭筑衣冠冢凭吊纪念他。
国语辞典
史可法[ shǐ kě fǎ ]
◎人名。(西元1601~1645)字宪之,一字道邻。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崇祯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皖、豫,后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多尔衮致书劝降,坚拒,城破被害。清乾隆时追谥为忠正。后人尊称为“史阁部”。
分字解释
※ "史可法"的意思解释、史可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留在厅里的除了一脸迷糊的曾志国,都是史可法的门生故旧心腹幕僚,没了那么多讲究,史可法的精神可算是有点小垮了下来。
2、但是三天过去了,史可法仍然拒绝投降,多铎本想仿洪承畴之时将他带回京都,召集能言善辨者进行劝服。
3、记者昨从有关方面获悉,我市将在全社会举办多种纪念活动,进一步弘扬史可法临危不惧、临难不苟、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4、“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著名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浩然正气为世人所景仰。
5、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金秋季节,我到本县农村进行文物普查,偶然在一户农家发现并征集到一件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草书碑拓。
6、祖父虽年逾花甲,眼见国破乡危,气冲牛斗,遍洒英雄帖,柬邀山东各路义师头领会盟泰山观日峰,响应南京尚书史可法号召抗御清军。
7、“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史可法,是***同志极为敬佩的民族英雄。
8、史可法、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所景仰。
9、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起用阉党余孽把持朝政,与史可法、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埋下了彼此倾轧,动荡不安的火种。
10、事实上,也是张威和杨英明早早儿被调拨给了史可法麾下听用,若是不然,对曾志国游击的鼎鼎大名肯定会有所听闻,而且也必定会一见如故的。
11、左光斗的门生史可法化装潜入狱中探望,左已面目焦烂,难以辨认,左膝以下筋骨全部断裂。
12、来的正是史可法的亲兵,他们兼程而进,终于来到了潼关。
13、中国历史上成仁取义的人物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14、留在厅里的除了一脸迷糊的曾志国,都是史可法的门生故旧心腹幕僚,没了那么多讲究,史可法的精神可算是有点小垮了下来
15、上阵不力,守城;守城不力,巷战;巷战不力,短接;短接不力,自尽。史可法
16、比如清高宗下江南时曾经亲自祭扫史可法墓,夏完淳、瞿士耜等的文集也被出版。
17、事实上,他也看出来史可法身边能用的武将人选实在是少的可怜,一群副将参将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不要说智略双全公忠体国了,就是他这样的“勇将”。
18、1645年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誓死据守,多铎用红衣大炮轰开城门,杀进扬州城。
19、中国历史上成仁取义的人士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20、邓希贤率先发难,对于我善待史可法他原无甚意见,可是见史可法如此固执又出口伤人忍无可忍。
相关词语
- shǐ píng史评
- sì shǐ四史
- shǐ zhuàn史撰
- shì shǐ士史
- huà shǐ画史
- shǐ piān史篇
- zhǎng shǐ长史
- shǐ shī史诗
- shǐ shū史书
- shǐ zhì史帙
- shǐ shí史识
- shǐ lùn史论
- shǐ qián史前
- shǐ tán史谈
- lì shǐ历史
- lián shǐ连史
- jì shǐ祭史
- wén shǐ文史
- shǐ jì史记
- dài shǐ代史
- xiǎo kě kě小可可
- kě fǒu可否
- kě chǐ可耻
- kě shuō可说
- kě shā bù kě rǔ可杀不可辱
- kě rén可人
- kě ài可爱
- kě guān可观
- kě dīng kě mǎo可丁可卯
- kě qīn可亲
- kě xīn可心
- cǎn kě kě惨可可
- kě yán kě tián可盐可甜
- kě qīn kě jìng可亲可敬
- zhēng kě争可
- wèi kě未可
- kě zuò可作
- kě jìng可敬
- kě qiǎo可巧
- kě jìng kě qīn可敬可亲
- bàn fǎ办法
- biàn fǎ变法
- fǎ jiè法界
- fǎ rén法人
- dà dà fǎ fǎ大大法法
- mín fǎ民法
- fǎ wǎng法网
- fǎ qì法器
- fǎ jiā法家
- fǎ shēn shuō fǎ法身说法
- fǎ zé法则
- dà fǎ大法
- gān fǎ干法
- fǎ shì法式
- fǎ lìng法令
- fǎ tíng法庭
- è fǎ恶法
- zhāo fǎ着法
- bīng fǎ兵法
- fǎ láng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