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四史


拼音sì shǐ
注音ㄙˋ ㄕˇ

四史

词语解释

四史[ sì shǐ ]

⒈  相传为黄帝的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

⒉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引证解释

⒈  相传为 黄帝 的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

晋 王嘉 《拾遗记·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四史》:“沮诵、苍頡、隶首、孔甲,黄帝 四史官。”

⒉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三国志四·三史》:“直至 唐 宋 以来,学者恆言,乃皆曰‘五经’‘三史’,则专指 马 班 范 矣。愚窃以为宜更益以 陈寿,称‘四史’,以配‘五经’,良可无愧。其餘各史,皆出其下。”

国语辞典

四史[ sì shǐ ]

⒈  传说中黄帝的四个史官,指沮诵、苍颉、隶首、孔甲四人。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四史,沮诵、苍颉、隶首、孔甲,黄帝四史官。」

⒉  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分字解释


※ "四史"的意思解释、四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2、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是近代最通行版本。

3、二楼贵宾接待室设有明末清初红木长椅、八仙桌,左右靠墙处还摆放了中华书局民国版《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两部完整的巨作。

4、此外,《四部丛刊附二十四史》上海涵芬楼影印本以138万元位列第二。

5、令人惊讶的是,一位读者一次就购买了两种精装历史类读物,其中《百衲本二十四史》(共24函)定价88000元,《古今图书集成图集》定价12800元。

6、二十四史是记载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重要典籍。

7、通常讲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八史等类概括性的说法,也不过是举其大略。

8、历史都是高雅的上层阶级写的,真正下层群众写的历史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流传。所以我们所看的历史都是正史,什么二十四史、二十五史,都是官方写的,只代表高雅的上层,而不代表下层。何兆武

9、俞飞生于七十年代贫穷的东北农村,因熟读《二十四史》而变得心机极深。

10、通常講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八史等類概括性的說法,也不過是舉其大略。

11、此外还有商务的《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等古籍。

12、玄阴大陆之二十四史宗域灵燃。

13、图书馆有8万册藏书,百衲本《廿四史》、《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等许多珍贵古籍均是捐献而来。

14、1926年从监理位置上退休以后,张元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版本淘漉、校勘整理、影印描润等烦难而琐细的工作中。

15、二十四史百衲本,明朝大内藏书《御玺印谱》、宋版蜀刻大字本《通鉴》单张书页……书展二楼的古籍专场恍如“藏宝阁”,每一件都价值不菲。

16、书柜最高一档最宽,共分三格,中间一格放着十六开版的二十四史

17、收集了二十四史目录中有关针灸书目的史料,论述了正史目录在针灸医学史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18、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就印过《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

19、誰敢騙我,馬哲毛概三個代表學習檔案四大名著二十四史金庸全集伺候!每日輕鬆一刻。

20、在民国出版物中民国八年上海涵芬楼影印出版的《四部丛刊初编》附《百衲本二十四史》,以60万元落槌。【造 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