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

词语解释
法家[ fǎ jiā ]
⒈ 先秦的一个思想流派,以申不害、商鞅、韩非为代表,主张法制,反对礼治。
英Legalists;
⒉ 有法度的世臣。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引证解释
⒈ 守法度的世臣。
引《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朱熹 集注:“法家,法度之世臣也。”
⒉ 古代的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 春秋 时的 管仲、子产,发展于 战国 时的 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 等人, 战国 末 韩非 集法家学说的大成。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反对贵族特权,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絶矣。”
《汉书·艺文志》:“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秦 始立奏,而法家少文。”
胡适 《四论问题与主义》:“又如法家的势力,虽然被儒家征服了,但以后的儒家,便不能不承认刑法的功用。”
⒊ 犹方家。
引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远》:“﹝ 李远 等﹞各有赋诗,后来颇为法家所短。”
⒋ 指包揽诉讼或专写状词之人。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日天明, 程朝奉 早早梳洗,讨些早饭喫了。请个法家商量,做定了状词。”
⒌ 犹僧家。
引南唐 陈陶 《题居上人法华新院》诗:“鐘唄成僧国,湖山称法家。”
国语辞典
法家[ fǎ jiā ]
⒈ 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⒉ 有名的大家。
英语Legalist School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founded by Han Fei 韓非|韩非[Han2 Fei1] and Li Si 李斯[Li3 Si1], later adopted by Shang Yang 商鞅[Shang1 Yang1] whose reforms helped establish the supremacy of the Qin Dynasty 秦代[Qin1 dai4] (221-207 BC)
德语Legalismus (S, Philos)
法语légisme
分字解释
※ "法家"的意思解释、法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位书法家的字大气磅礴遒劲有力犹如天马行空。
2、有四个不同的学校,主要是茹,墨家,道家,法家。
3、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最具代表性人物.
4、王羲之是一位名扬天下的书法家
5、法家有其独特的重刑思想的逻辑。
6、活动现场,翰墨飘香,当地村民在书法家的书写台前排起长队,等待着书法家们写好新春祝福。
7、将军书法家王文杰书法展在京举行。
8、铜川法家李永乐荣获第五届"羲之杯"一等奖。
9、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10、兵家与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学术派别。
11、董桥先生是当代散文大师、收藏大家,也是书格高逸的书法家。
12、对待这个问题,法家的部分思想就很有见地,法家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
13、看来,我这个书法家*席当之有愧啊。
14、这两个书法家,在下、运笔上大同小异。
15、李铎,著名书法家,1930年生,湖南醴陵人。
16、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戚工的优秀教师和优秀书法家和画家.
17、“文革”时期搞“评法批儒”,把法家树立为儒家的死对头。
18、此时这些学子们,指斥墨家,贬责法家,讥笑名家,痛毁阴阳家,其实。
19、历代大篆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20、号青槐,字仕龙,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相关词语
- fǎ lìng法令
- fǎ huì法会
- miè fǎ灭法
- fāng fǎ方法
- fǎ zhì法制
- xī fǎ西法
- fǎ shì法式
- fǎ hào法号
- fǎ xué法学
- fǎ láng法郎
- fǎ lǎo法老
- fǎ diǎn法典
- fǎ lā法拉
- zhōng fǎ中法
- fǎ lì法力
- biàn fǎ变法
- zhí fǎ fàn fǎ执法犯法
- liáo fǎ疗法
- shēn fǎ身法
- huà fǎ画法
- guān jiā官家
- bǎi jiā百家
- huáng jiā黄家
- fāng jiā方家
- chéng jiā成家
- zhèn jiā镇家
- chóu jiā仇家
- ǎn jiā俺家
- mài jiā卖家
- lǐ jiā李家
- dōng jiā东家
- jū jiā居家
- quán jiā全家
- dào jiā到家
- bān jiā搬家
- guó jiā国家
- jiā lǐ家里
- lín jiā邻家
- dào jiā道家
- jiā jìng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