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音义


拼音yīn yì
注音一ㄣ 一ˋ

繁体音義

音义

词语解释

音义[ yīn yì ]

⒈  文章的涵义。

⒉  文字的读音和意义。

⒊  六朝以来注释古书字音字义的一种著作体。如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诸经及《老子》、《庄子》音义,陈第《屈宋古音义》等。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涵义。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音义既远,清辞妙句,焱絶焕炳。”

⒉  文字的读音和意义。

《<康熙字典>凡例》:“《正字通》音训,每多繁冗重复,今於音义相同之字,止云注见某字,不载音义。”

⒊  六朝 以来注释古书字音字义的一种著作体。如 陆德明 《经典释文》中诸经及《老子》、《庄子》音义, 陈第 《屈宋古音义》等。

国语辞典

音义[ yīn yì ]

⒈  文字的读音及意义。

《康熙字典·凡例》:「今于音义相同之字,止云:『注见某字』,不载音义。」

⒉  注释典籍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著作之体。如屈宋古音义、一切经音义等。

分字解释


※ "音义"的意思解释、音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第三部分描述示音构件系统,主要是分析示音构件与其所构成的字在音义上的关系.

2、在稍后的编章,我们建议把汉泰音义近似词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针对泰国的汉语学习者。

3、在传统中国字里,很多字是异形字,也就是音义相同,而文字形式不同的字词,例如“笔划”和“笔画”就是一对异形词。

4、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层面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文字现象。

5、这个字的形音义要明白,训诂也要明白。

6、林前十四10世上的口音,种类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音义的。

7、在编写过程中着力体现汉字形音义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各种知识的规范性和功能上的实用性。

8、然而,这个定义却不适用于以表义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音义文字系统。

9、他们对文字形音义的千变万化、艺术联系及各种连锁作用,吃透至极,运用出神入化。

10、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有区别意义的声调,没有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把握诗人的感情主要靠多读、多背;熟读成诵是理解、欣赏、内化的最佳方式。

11、玄应音义六曰:‘耆阇崛山,或言伊沙堀山,或言揭梨驮罗鸠胝山,若讹也。正言姞栗陀罗矩吒山,此翻云鹫台,又云鹫峰。言此山既栖鹫鸟,又类高台也。旧译云鹫头,或云鹫峰者,一义也。’西域记九曰:‘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翻梵语曰:‘耆阇崛,应云耆阇崛多。

12、这种文字有的是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而成,有的是借用汉字注壮语音义,有些是创造的类象形字。

13、一、先秦至两汉形成的经文;二、汉魏六朝形成的古注;三、唐陆德明的音义;四、唐宋人的义疏。

14、文章就此类音义错位现象选例作一些辨析。

15、由于种种原因,《慧苑音义》作为一部佛经音义,迄今为止,尚无人全面系统的研究整理过。

16、主谓一致原则是英语基本组织规律,音义互动律是汉语的基本组织规律。

17、长期以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语言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

18、李籍《九章算术音义》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19、43) 古人用词遣字,有其形音义的精确描绘。

20、本文以“同”、“近”、“通”、“转”为切入点,全面考察了书中使用这四个训诂术语的字例,归纳出它们的表现形式,对它们之间的音义关系进行描述,概括出它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