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i yīn
注音ㄞ 一ㄣ
⒈ 悲伤之音。
⒈ 悲伤之音。
引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
唐 元稹 《莺莺传》:“﹝ 鶯鶯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復知其是曲也。”
清 黄景仁 《典衣行》:“谁家箜篌伤客心,邻舟少女弹哀音。”
闻一多 《红烛·孤雁》诗:“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迸出这样的哀音。”
⒈ 悲凉哀伤的音调。
引《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
唐·元稹《莺莺传》:「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
1、倾听着欢快的音乐,想尽量使自己的心能愉快些,然而被耳根过滤之后却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象是一场暴风雨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备显凄冷。
2、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3、莫再悲吟,姑娘,莫再悲吟,停住你沉重的哀音;
4、如果你聆听《旧约》诗篇中大卫的竖琴之声,你所听到的那并非仅是颂歌,还伴随有同样多的苦难哀音。
5、床前明月光,露从今夜白。寒灯独夜人,他乡遇故知。把酒话桑麻,哑哑吐哀音。幽居在空谷,处处闻啼鸟。二句三年得,鸟鸣山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