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隶书


拼音lì shū
注音ㄌ一ˋ ㄕㄨ

繁体隸書
词性名词

隶书

词语解释

隶书[ lì shū ]

⒈  一种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隸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汉字字体名。也叫佐书、史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化,以便书写。始于 秦 代,普遍使用于 汉 魏。秦 人 程邈 将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 程邈 创隶书之说。

《魏书·术艺传·江式》:“隶书者, 始皇 使 下杜 人 程邈 附於小篆所作也,以 邈 徒隶,即谓之隶书。”
巴金 《秋》二:“五弟, 金冬心 写的隶书单条哪儿去了?”

⒉  正书的古称。正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故 唐 以前仍有把正书沿称隶书的。为区别于 汉 魏 时代通用的隶书,又称正书为“今隶”。

⒊  指官司刑狱所用的文字。

章炳麟 《訄书·订文》:“北宋 之亡,而民日啙媮,其隶书无所增。增者起於俗儒鄙夫,犹无增也。”

国语辞典

隶书[ lì shū ]

⒈  书体名:(1)​ 篆书的简化体,创始于秦,通行于汉、魏。早期隶书在字形结构上保留较多的篆书形迹,称为「古隶」、「秦隶」;后来笔画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隶书称为「八分书」。典型隶书的特点是:起笔逆入,呈蚕头之形;捺划收笔挑起,具燕尾之状。2)​楷书的别名。也作「今隶」。魏、晋至唐使用。

分字解释


※ "隶书"的意思解释、隶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曾庆福隶书三荒五月书法作品欣赏

2、范连陞隶书恐伤雅道书法作品欣赏

3、如今,夏老潜心创作,精研书法,晚年独创了集大篆、隶书、行书、草书于一体的“变体字”,成为书法界美谈。

4、隶书的演变,是由古隶到今隶。

5、竟达空函的隶书书法图片(4种)

6、棚扒吊栲的隶书书法图片(1种)

7、黑雾天光的隶书书法图片 更多

8、蚍蜉酒草的隶书书法图片(1种)

9、柯春海隶书虾忙蟹乱书法作品欣赏

10、学习隶书传统,除东汉时期的碑刻外,还有古隶阶段的木牍、简帛、刻石,其风格之多样、造型的奇特、趣味的多变,会给学隶书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11、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

12、他的书法作品,断笔时似魏碑,笔断意连;收笔时有汉朝的味道,像楷书又像隶书

13、先生隶书苍劲古拙、韵味十足,自胜刘炳森百倍。

14、隶书和楷书将禾、千连写讹变,禾形与人形遂皆消失。

15、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因其典雅恭谨、沉古遒厚而成为隶书的标准和极则。

16、曾庆福隶书三师七僧书法作品欣赏

17、在七种字体之中,宋体、正楷和黑体的加工速度较快,而行楷、隶书、魏碑和华文彩云的加工速度较慢,字体的主效应显著;

18、饮啖醉饱的隶书书法图片(1种)

19、书擅籀隶,隶书清丽婉约,如其诗,籀书严整遒劲,妙得彝器款识刻铸神韵。

20、隶书“朱子治家格言”入编中华书画宝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