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

礼数


拼音lǐ shù
注音ㄌ一ˇ ㄕㄨˋ

繁体禮數
词性名词

礼数

词语解释

礼数[ lǐ shù ]

⒈  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courtesy; etiquette;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亦指官阶品级。

《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制礼数以异等威之品。”
唐 韩愈 《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罇俎异。”
宋 苏轼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诗:“江山养豪杰,礼数困英雄。”

⒉  犹礼节。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仇兆鳌 注:“礼数、周旋,相契之情。”
宋 朱熹 《与魏元履书》:“一请犹是礼数;若又再请,则无谓矣。”
元 睢景臣 《哨遍·汉高祖还乡》套曲:“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
《水浒传》第四回:“小弟 智深 乃是愚卤直人,早晚礼数不到,言语冒瀆,误犯清规,万望覷 赵 某薄面,恕免,恕免。”
《红楼梦》第十三回:“惟恐各誥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这才彼此握手;握得那样热烈,那样牢固,不像是相见的礼数,简直是两个心灵的互相融合的印证。”

国语辞典

礼数[ lǐ shù ]

⒈  按官阶品级而分的礼仪制度。

唐·韩愈〈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新唐书·卷一二七·裴耀卿传》:「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

⒉  礼节。

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红楼梦·第五六回》:「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分字解释


※ "礼数"的意思解释、礼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国主,你手下的臣子就如此不懂礼数吗?朝堂之人擅自插科打诨,哄闹嬉笑,这与市井何异呢?

2、他说:“在朋友遗体前面唱歌,这不太合乎礼数吧!”

3、确实,碰到这样的场合,礼数会告诉你去模仿他的行为——同样掏出你的手机,假装查看上面发生的所有事情。

4、你的信息一定要真诚,有礼数

5、有一次他借机提醒耿京,说这个和尚是方外人,不懂礼数,但听说他有些武艺,该让他上阵试试看。

6、既将礼数做到,却又没有过分的卑躬屈膝,显得不卑不亢。

7、赢政能不拘于礼数接见顿弱,表现了此时的赢政虚心纳谏的勇气与胸怀大局的气度。

8、那种社交的礼数、权位的交易、字斟句酌的寒暄,与愉快心情是格格不入的。

9、你这不知礼数的黄口小儿,目无尊长简直是无法无天!

10、叔父此言差矣,此事却为你我思虑不周,既知那人本就贪婪无厌,却礼数不周,不怪对方不见。

11、他轻轻摇着折扇,雅人深致,对杜景轩说:“轩儿,带着若儿,去,给各位前辈请安,第一次见面,礼数不能少。

12、这个办法好,上次我真的太累了,失了礼数,这次我正想好好的和这位苏家妹妹说说贴己地话,你快去叫她过来吧,我等着呢!

13、尤其是在一个儒家思想盛行的社会,礼数、制度备受推崇和重视的社会。

14、乍看上去,这个道貌岸然、礼数周到的男子像是个普通的骑士,但在这英俊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黑暗的心。

15、俗话说:兄弟谈钱伤感情;俗话又说:礼数要周到。这可让我犯难了,我跟你,谁跟谁啊?最终决定用这一毛钱的短信表我的心意:愿你学业有成,生活美满!

16、就当时情况而言,他对劳拉的行为已算礼数恰当了。

17、男人会打架不是真本事,是莽夫,是不识礼数,是窝囊,而不是英勇。

18、但实际上,不同的送礼礼数存在很大差异。

19、人都不笨,区别就三个字:责任心;人本不难交,难在三个字:知礼数。有责任就有压力,没有责任心什么都干不好。不知礼数,行之不远。

20、猎户,猎户也要懂得礼数,今日不小惩大戒,恐日后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