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òshū

作书


拼音zuò shū
注音ㄗㄨㄛˋ ㄕㄨ

繁体作書

作书

词语解释

作书[ zuò shū ]

谓作典册。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写信。练字;写字。谓写作。创制文字。

引证解释

作书[ zuò shū ]

1.谓作典册。

例证《国语 · 楚语上》:“武丁 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2.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

例证唐 ·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3.创制文字。

例证《韩非子 · 五蠹》:“古者 苍頡 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苍頡 固以知之矣。”

4.写信。

例证《乐府诗集 · 杂曲歌辞 · 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魴鱮,相教慎出入。”
《文选 ·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唐 · 李善 注:“太祖遣 徐劭 孙郁 至 吴,将军 石苞 令 孙楚 作书与 孙皓。劭 至 吴,不敢为通。”

5.谓写作。

例证《三国志 · 吴志 · 鲁肃传》:“曹公 闻 权 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南朝 ·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 雅量》:“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6.练字;写字。

例证清 · 冯班 《钝吟杂录 · 日记》:“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髮毕肖。”
清 · 冯班 《钝吟杂录 · 日记》:“作书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分字解释


※ "作书"的意思解释、作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真正以书法为艺术,当书法真正成为高尚的纯粹艺术,作书时,甚或不记水、墨、纸、笔,只管写来,可划空!划空!六。

2、对于文字,中国人的情感首先是敬畏的,所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发轫时,就带有神性的至高无上的疏冷感。

3、以其天分绝高,性情极专,每作书,解衣盘礴而出,抵于西哲黑格尔所谓生气贯注状态,而尽得王观堂所言不隔之境界。

4、如今洛阳纸贵,一纸差不多一金尔,以此作书,不需万金耶?太过奢侈也……

5、作书人如此安排,也直接应了黛玉老三篇的成绩排序。

6、王献之作书先承其父,后师张芝,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自然。

7、“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8、纺织物料:作书壳包面用的真棉布,麻布及丝绸织品.

9、如此,焉能安静作书,恬淡守拙?可是,王文杰反了常态,其职业特征与他的艺术呈现形成了反差,其白天和夜晚,成了自己不同的世界。

10、陈独秀作书,结体开张,线条生辣,章法极具作者固有的旷荡不羁之个性。

11、万事开头难,搦管作书亦不例外,要想说好这部书,不浊了列位看官的清目,咱说书人须得抖擞十二分精神,用心道来。

12、笔铭: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墨铭:墨磨日短,人磨日老。寸阴是竞,尺璧勿宝。黄兴

13、“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时代。

14、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15、纺织物料:作书壳包面用的真棉布,麻布及丝绸织品。

16、劳伦斯爵士作书的目的不在与制定一项政策。

17、九歌取出腕骨作书成我的骨,用湘竹仙草制书纸成我的身体,把上古角龙皮作书面成我的皮,以血练我以灵养我,我的记忆都牵连着她的灵身。

18、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19、如今,从单笔到双笔,再到蒙眼作书,张正吾的倒笔又快、又稳、又准,而练就这样一门绝技,耗费了老人近十年时间。

20、看吧,她作书留别家人、刑前不解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