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词语解释
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
⒈ 形势如同鼎的足,比喻三方对立的形势。
例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势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⒉ 亦说“鼎足之形。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参见“鼎足而立”。
引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 泰山 共相终始。”
《晋书·皇甫谧传》:“故 冯 以弹剑感主, 女 有反赐之説, 项 奋拔山之力, 蒯 陈鼎足之势, 东郭 劫於 田荣,颜闔 耻於见逼。”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先取 荆州 为家,后即取 西川 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国语辞典
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
⒈ 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
引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分字解释
※ "鼎足之势"的意思解释、鼎足之势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2、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3、虽说群龙不可无首,但与其引起江湖祸乱,倒不如废除这武林盟主,各门派形成鼎足之势,和谐相处,共享武林太平。
4、魏与吴、蜀已成鼎足之势,汝累次入寇,何也?
5、此时余博、李露和陈正三人,背靠背呈鼎足之势,彼此正好将身后空挡挡住,不必担心身后有丧尸袭来,可以专心致至的对付面前的丧尸。
6、因为这座建筑足足有五层高,在城中与其他三座建筑形成鼎足之势。
7、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
8、三个帮派在这金陵城完全就是鼎足之势。
9、敌必以为我据羌寨而守之,必再发重兵围剿,我军则暗渡陈仓,绕道入川,摔开敌军,袭取四川州城,扩军备战,凭四川天险而持之,则可成鼎足之势亦!
10、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交给韩广,韩广半信半疑,打开羊皮,上面果然印着陈胜的王印,并且写明,希望韩广自立燕地,牵制武臣,形成鼎足之势,不可有负等语。
11、当今天下扰攘,而鼎足之势已成,曹魏一家独大,妄图以优势兵力消灭吴蜀,一统江山。
12、一般来说,在青州境内,三大宗门、十大世家以及三大执掌家族,这三者基本上成了鼎足之势。
13、于是,三方竟成了一个鼎足之势。
14、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15、再想合力杀敌,已经变成了奢望,三人成鼎足之势严阵以待,同时还在商量着脱身之策。
16、再看苗民其他部,一左一右与程鼎足之势。
17、占了扶风之后,白起又用了两天时间,攻下了武功,杀了县令,这样一来,三县呈鼎足之势,白起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18、漓江城三大势力明争暗斗,相互抗衡,呈鼎足之势。
19、周灭之前,中国已为南北对峙,而王氏以周之灭与鼎足之势有关,其意不能详知。
20、既然如此,我们就共同抵抗曹操,形成鼎足之势。
相关词语
- dǐng xìng鼎姓
- dǐng wèi鼎味
- fù dǐng负鼎
- dǐng zhì鼎峙
- wèn dǐng问鼎
- dǐng zhì鼎跱
- dǐng chū鼎出
- dǐng shì鼎士
- dǐng yú鼎鱼
- dǐng chāng鼎昌
- dǐng tú鼎图
- dà míng dǐng dǐng大名鼎鼎
- dǐng qì鼎器
- dǐng zuò鼎祚
- dǐng zú鼎足
- dān dǐng丹鼎
- fù dǐng赴鼎
- dǐng rèn鼎饪
- dǐng é鼎娥
- chán dǐng谗鼎
- wán zú完足
- rú zú濡足
- zú cháng足长
- dǎo zú蹈足
- duò zú跺足
- fā zú发足
- ān zú安足
- zhī zú cháng zú知足常足
- shǒu zú手足
- gěi zú给足
- diào zú调足
- cè zú厕足
- zú gāo足高
- qí zú跂足
- chú zú躇足
- zú tán足坛
- jué zú絶足
- chán zú缠足
- dǐ zú抵足
- wēn zú温足
- sì zhī rì四之日
- 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zhī zhě之者
- táng shùn zhī唐顺之
- zhī hòu之后
- zhī wú之无
- yuán mù zhī袁牧之
- xiàng zhī向之
- wú gēn zhī mù , wú yuán zhī shu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mù biān zhī mùtián xià zhī xīn木边之目,田下之心
- yǒu zhī有之
- líng zhī yǐ wénqí zhī yǐ wǔ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fù mǔ zhī mìngméi shuò zhī yán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suǒ zhī所之
- pìn jī zh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 zhī zì之字
- hǎi zhī gē海之歌
- líng shé zhī zhūjīng shān zhī yù灵蛇之珠,荆山之玉
- shàng zhī huí上之回
-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既来之,则安之
- diàn shì电势
- chěng shì逞势
- fēn shì分势
- jìn shì劲势
- bīng shì兵势
- jī shì积势
- yōu shì优势
- dìng shì定势
- ruì shì鋭势
- gē shì割势
- hǔ shì虎势
- shùn shì顺势
- zhǎng shì长势
- bǎ shì把势
- gòng shì共势
- gōng shì攻势
- jī shì机势
- chèn shì趁势
- hé shì合势
- jìn shì尽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