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zhě

之者


拼音zhī zhě
注音ㄓ ㄓㄜˇ

之者

词语解释

之者[ zhī zhě ]

⒈  唐宋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引证解释

⒈  唐 宋 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
《敦煌变文集·祇园因由记》:“非但此金,世间一切伏藏未出之者,我能尽见。”
《景德传灯录·司空山本净禅师》:“即是求见闻觉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分字解释


※ "之者"的意思解释、之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丰苇原中国,在此引起骚乱之者,臣服于伴器之威,拂除各种污秽壁障——斩!夜斗

3、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4、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5、刘生姿宇神调, 命世之才 也!四海脱有微风摇之者,英雄之魁,卿其人矣。

6、欲撼之者适见其形秽,赞仰之者弥睹其朗英。

7、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试看未来之世界,定会是先生理想之天下!我辈定当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下,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虽万死而无悔!

8、这种教训、诫条式的口吻,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原则是相反的。

9、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1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1、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

12、吾等集于千般婉转之文,和之者也,犹如牛毛细雨,不可不叹。

13、是以君子富而不骄,谦而受益,奢则不孙,以约失之者鲜矣。

14、凡五脏之火郁,以升散透达之法治之者,均属“火郁发之”理论范畴。

15、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16、我兵两道追蹑,连蹙之邓州、承天、德安、武昌,穷追至贼老营,大破之者八。

17、而毁之者则把它视为“古今第一淫书”,“坏人心术”,“决当焚之”。

18、又不可忘之也,忘之者不芸苗者也。正其名而取之者,非苗者也。

19、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0、刘生姿宇神调,命世之才也!四海脱有微风摇之者,英雄之魁,卿其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