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详细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四川建基业,以成~,然后可图中原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百科解释鼎足之势dǐngzúzhīshì,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繁体鼎足之勢
感情鼎足之势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近义词鼎足而立
英语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俄语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трёх сил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逆水行舟(意思解释)
- 传爵袭紫(意思解释)
- 泪如雨下(意思解释)
- 改头换面(意思解释)
- 言之不预(意思解释)
- 厮敬厮爱(意思解释)
- 誓死不渝(意思解释)
- 放情丘壑(意思解释)
- 应声虫(意思解释)
- 形势逼人(意思解释)
- 好大喜功(意思解释)
- 善始令终(意思解释)
-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不测之祸(意思解释)
-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意思解释)
- 荡然一空(意思解释)
- 行下春风望夏雨(意思解释)
- 小己得失(意思解释)
- 天假其年(意思解释)
- 害人先害己(意思解释)
- 触目儆心(意思解释)
- 龙门点额(意思解释)
- 樵苏失爨(意思解释)
- 暮景残光(意思解释)
- 神谟庙算(意思解释)
- 月闭花羞(意思解释)
- 潺潺溶溶(意思解释)
- 浮岚暖翠(意思解释)
※ 鼎足之势的意思解释、鼎足之势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方面大耳 |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
暗箭难防 |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
悯时病俗 | 指忧虑时俗。 |
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搴旗取将 |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
妙绝时人 |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 |
千虑一失 |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
北叟失马 |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刀山剑树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披红戴花 | 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
营私作弊 | 见“营私舞弊”。 |
脉络贯通 | 脉络:人体内的经络。比喻事物前后连贯,条理清楚。 |
遮羞包丑 | 指掩盖感到羞耻和丑陋的东西。 |
撞钟击鼓 | 奏乐,指寺院的晨钟暮鼓。 |
一秉大公 | 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
深沟固垒 | 犹深沟高垒。 |
随高就低 | 犹言可高可低,随便怎样。 |
风流酝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悬河注火 | 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
余音缭绕 |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
瘠牛偾豚 | 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欺凌羸弱的小国,小国也会灭亡。 |
被发附膺 | 被:通“披”,散乱;附膺:拍胸。披散头发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愤痛心。 |
研京练都 | 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
做怀不乱 |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
捏两把汗 | 同'捏一把汗'。 |
时雨春风 | 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 |
企伫之心 | 企伫:踮起脚跟而望。形容盼望心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