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

词语解释
缠足[ chán zú ]
⒈ 把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这是旧时的陋俗。
英foot-binding;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女子以布帛紧束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成弓状,以此为美。相传 南唐 李后主 令宫嫔 窅娘 以帛绕脚,令纤小作新月状,由是人皆效之。一说始于 南朝 齐 东昏侯 时。 太平天囯 曾禁止缠足。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始逐渐废绝。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缠足》等。
引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自《墨庄漫録》以缠足始 五代,诸小説所见皆同,余旧颇疑之。”
严复 《原强》:“至于缠足,本非天下女子之所乐为也,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
夏衍 《<教子篇>补》:“她今年六岁,在过去,也正是哭哭啼啼地被逼着缠足的年纪了。”
国语辞典
缠足[ chán zú ]
⒈ 旧时妇女用布帛紧裹双足,使之纤小,以为美观。缠足之风,始于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国。也作「缠脚」。
引《通俗常言疏证·妇女·缠足》引《墨庄漫录》:「妇人之缠足,传记皆无所出。惟齐东昏侯,有凿金为莲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镐咏李后主宫嫔窅娘诗云:『莲中花更好,雪里月常新。』以此知扎脚自五代始也。」
近扎脚
分字解释
※ "缠足"的意思解释、缠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妇女的服装也沿袭满人“旗袍”的旧样,宽袍大袖把全身包裹得严严密密,缠足的陋习也依然延续,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裹脚。
2、1907年清政府迫于形势公布的女学章程,宣布了女子教育的合法性,并在法令上承认“不缠足”,实属一大进步。
3、第三点意见表明缠足起源在唐朝衰亡以后更晚的一段时间里.
4、清朝为何无法推行缠足禁令穿着弓鞋的杂剧艺人。
5、突然想到了缠足这件事,这曾经是很常见的事情,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已经淡出历史了。
6、民俗学家认为,中国缠足始于南唐.
7、满族强烈反对缠足。
8、宋代缠足之风盛行,为了不使双足放弛,女子在睡觉时还穿着“睡鞋”,式样与弓鞋相同,只是底软,并绣着精致花样,这些鞋多由鞋主人亲手缝制。
9、缠足自身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10、因为后面有专门一章叙述“缠足”,因此这里省略不提。
11、第二章论述了关于身体的含义和属性问题,简要的概括我国古代社会女性缠足的历史过程。
12、后来,缠足在中国成为常见的做法。
13、比如张之洞称,因为缠足,中国两万万妇女“废为闲民谬民”“不能直立,不任负载,不利走趋,所作之工,五不当一”。
14、也许回到缠足的时候?
15、给中国妇女带来巨大痛苦的缠足究竟起于何时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有南北朝说,也有五代南唐说,总之在南宋年间已积习成俗,到清末已有千年之久了。
16、据考证,弓鞋缠足有了定式后,三寸为金莲,四寸为银莲,三寸与四寸之间为四照莲,大于四寸者为铁莲或曰锦边莲,五寸以上为千叶莲。
17、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
18、这时的缠足只是舞蹈时用帛把脚裹紧,形成新月状小脚而不再穿鞋,以使舞步轻盈,于身体并无伤害。
19、缠足是把下面的四个小脚趾的脚包住,使脚踝和脚之间的骨头弯曲。
20、它一方面宣传缠足对个人、国家造成的危害,以改变世人的传统观念。
相关词语
- chán zhí缠絷
- chán zhàng缠帐
- chán mén chán hù缠门缠户
- chán hùn缠混
- bān chán般缠
- bǎn chán版缠
- guǒ chán裹缠
- chán jiū缠纠
- chán tóu缠头
- nán chán难缠
- rǎn rǎn chán chán冉冉缠缠
- chán huí缠回
- chán zhá缠札
- huī chán徽缠
- chán suǒ缠索
- chán dài缠袋
- chán shǒu缠手
- jì chán继缠
- gōu chán钩缠
- chán jiǎo缠缴
- cè zú侧足
- zú jì足迹
- gěi zú给足
- zú bǎn足板
- è zú鄂足
- fāng zú方足
- dùn zú顿足
- shǒu zú手足
- bǎo zú饱足
- fàng zú放足
- gāo zú高足
- diē zú跌足
- wán zú完足
- fèng zú凤足
- fēi zú飞足
- guì zú贵足
- fēng zú丰足
- zú bīng足兵
- gōng zú弓足
- bǔ zú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