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xìng

百姓



百姓

词语解释

百姓[ bǎi xìng ]

⒈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common people;

⒉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引证解释

⒈  百官。

《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
《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
《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清 陈鳣 《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⒉  人民;民众。

《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 高启 《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国语辞典

百姓[ bǎi xìng ]

⒈  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

《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⒉  泛指一般平民、国民。

《易经·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

布衣 平民 黎民 赤子 庶民 人民 子民 苍生

国君

英语common people

德语Bevölkerung, der Mann auf der Strasse, Bewohner

法语peuple, les gens du peuple

分字解释


※ "百姓"的意思解释、百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贪一分,百姓恶十分;廉百分,百姓喜万分。

2、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

3、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王安石

4、惊骇恐惧临到他们,耶和华阿、因你膀臂的大能、他们如石头寂然不动、等候你的百姓过去、等候你所赎的百姓过去。

5、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6、而我主张角,奉黄天之命,应百姓之求,顺天应人,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7、在封建社会里,绝大多数的官吏是贪婪成性的,让他们来治理百姓,真是如获石田,越治百姓越活不下去!

8、日食百姓粟米,月食国家俸禄,不为百姓办事,百姓养我何用。

9、现百姓不堪重负,人民艰苦,而诸侯、公主及富豪民多奴婢,田宅无限,肆意挥霍,且与民争利,使百姓失其常业,处于严重困境。

10、放心吧,师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的力量自然是巨大的,但是百姓也是最善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发生动乱的。

11、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12、3万八旗打7万江阴百姓打不赢,先后调众至24万,攻打八十一天,才以多胜少打败江阴的7万百姓

13、春祭不同于驱傩,春祭可是关系到农桑,是百姓们切身利益,让百姓期盼今年的丰收。

14、于是,无论你是死了爹娘,还是死了儿子,夭寿了老婆兄弟,不准挂白,不准哭……死了你也要给我笑!这天下,皇家的事就是天下百姓的事,百姓的事还是百姓的事。

1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6、有干部提意见说老百姓的坛坛罐罐虽然不值钱,但破家值万贯,不能让老百姓用锅碗来做地雷。

17、爱护他们;他富于同情心,深知百姓过日子不容易,所以,在田粮赋税方面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

1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

19、使这里的当地百姓过得舒适、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得到了平民百姓的庇护。

20、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刺史独孤思庄尽趋百姓人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