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


拼音pǐ fū
注音ㄆ一ˇ ㄈㄨ
词性名词


匹夫

词语解释

匹夫[ pǐ fū ]

⒈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清·刘开《问说》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ordinary man;

⒉  独夫。多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

匹夫休得逞强!——《三国演义》

an ignorant person;

⒊  骂人的话。

匹夫安敢欺我耶。——《三国演义》

abuse sb.;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左传·昭公六年》:“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
《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汉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
唐 刘德仁 《长门怨》诗:“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釵嫁匹夫。”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若国朝之制, 满 汉 平等, 汉 人有才者,匹夫可以为宰相。”

⒉  独夫。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轻蔑意味。

《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宋 苏轼 《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余素以豪杰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⒊  指平常的人。

《晋书·刘隗传》:“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丧,既除而宴,《春秋》犹讥,况 龕 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肃丧纪之礼。请免 龕 官,削侯爵。”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叶君健 《自由》三:“这倒不是单纯为了友谊和对您的敬佩,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桑梓的利益,为了匹夫的责任。”

⒋  詈词。犹言家伙,东西。常用来指斥无知无识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堪笑这没见识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顽劣江湖伴侣。”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匹夫,造言欺我,合当斩首!”
《说唐》第十六回:“这老匹夫,合当要死,待我出去斩了他。”

国语辞典

匹夫[ pǐ fū ]

⒈  平民、百姓。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

⒉  一个人。

《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⒊  贱称对方。多用于责骂之词。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麤。」
《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而骂曰;『助恶匹夫,何不早降!』」

英语ordinary man, ignorant person, coarse fellow

法语homme du commun, homme vulgaire

分字解释


※ "匹夫"的意思解释、匹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五年之前,父亲偶得天机令,可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2、不错!师傅经常教导我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廉政监督匹夫有责。

4、你这匹夫马上就会知道我的厉害。

5、手掌乾坤,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6、黄口小儿,倚恃匹夫之勇,祸害我江东之地。

7、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

8、其实即使是一介匹夫依旧可以拥有高尚的情操。

9、或者用“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来解释更为恰当。

10、暴虎冯河就是匹夫之勇,是无法成大事的。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2、别让有人流血,别逞匹夫之勇。

13、此种平日爱逞匹夫之勇的人,一旦有事,必先落荒而逃。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孤雄于此,莫敢不从。

15、老匹夫,小畜牲,我让你们这一次死的心服口服!

16、秦小姐,你们那个宣传应该改一下,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7、螳臂当车,暴虎冯河,匹夫何堪言勇!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常喜欢逞匹夫之勇,滋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