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ǒngxìng

种姓


拼音zhǒng xìng
注音ㄓㄨㄥˇ ㄒ一ㄥˋ

繁体種姓

种姓

词语解释

种姓[ zhǒng xìng ]

⒈  印度社会的世袭等级之一,这些等级是按照印度教的基本制度划分的,这种制度上溯到久远的古代,并且命令一切正统的印度教徒遵从一切社会交往的规则和限制,又这些等级各有其名和特别的风俗习惯,限制其成员的职业和他们同其他种姓成员的交往。

caste of India;

引证解释

⒈  指宗族。

《史记·匈奴列传》:“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 匈奴 虽乱,必立宗种。”

⒉  古 印度 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种姓分四等,即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贵族)、吠舍(手工业者和商人)、和首陀罗(农民、仆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印度 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国主大臣各有种姓,苟非贵族,国人莫肯归之。”

国语辞典

种姓[ zhǒng xìng ]

⒈  宗族。

《史记·卷一一〇·匈奴传》:「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

⒉  一种明显区分社会阶级的制度。以印度为例,最初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及首陀罗四大种姓。种姓间因阶级分明,所以不能交往、通婚。

⒊  佛教用语。指造成众生在修行道上最终成就不同的根性。

分字解释


※ "种姓"的意思解释、种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印度的种姓制度很早就有了,它把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贱民。

2、除此之外,泰米尔纳德邦的低种姓商业人士所占有的商业机会同政府的政策并无关系.

3、种姓也将进行统计,并单独调查。

4、超越了贵族与种姓制度。

5、五年前,我在医院里生我的小穆妮的时候,拉蒂·巴苡就说过:她要去投票站为她的种姓的人投票。

6、这个制度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几个种姓

7、但是,尽管社会日新月异,它们在同过去种姓系统的相似处仍极为明显。

8、在印度,妇女们被鼓励嫁给高收入或者种姓较高的男性,所以富人较好找妻子。

9、种姓制度几乎决定了印度生活的各个方面。

10、然而,大多数征婚广告仍然不仅要求种姓,例如是婆罗门或刹帝利,而且还对对方的籍贯或民族提出一定要求。

11、印度社会和家庭一般不允许男女跨种姓通婚,若有违背者,甚至可以依据教规对他们处以死刑。

12、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柏拉图这种理想的人格分类,"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13、1869年,甘地出生于印度港口城市博尔本德尔一个吠舍种姓家庭,13岁便结婚。

14、店里分别属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的员工聚集到一起,站成一排,相互紧握着双手,大大方方地欢迎拍照。

15、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柏拉图这种理想的人格分类,"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16、今天的印度人口结构主要以语言、宗教以及种姓来划分.

17、印度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它将人分成四个层阶,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组成,是传统印度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18、在印度,种姓制度依然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问题。

19、因而,许多大学的职位也给低种姓的教师预留.

20、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柏拉图这种理想的人格分类,"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