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

词语解释
楷书[ kǎi shū ]
⒈ 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英regular script;
引证解释
⒈ 汉 字书体之一种。又称正书、真书、正楷。由隶书演变而成。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 东汉,通行至今。 唐 以前,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
引《法书要录》卷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乾。”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虞伯生草诏》:“﹝ 虞伯生 ﹞两目由是丧明,不復能楷书。”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楷书,皆知其义为楷法。”
⒉ 指楷书吏。
引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唐 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国语辞典
楷书[ kǎi shū ]
⒈ 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为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
⒉ 以楷隶誊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晋代。
引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
分字解释
※ "楷书"的意思解释、楷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顾名思义,楷书的特点及其规律,从平面字体方的变化。
2、后来,徐贤朋每天就把这些纸捡回来,整理好,又买来一本喜欢的欧阳询楷书字帖在家照样写,反正有空就写。
3、黄华生楷书五李三张书法作品欣赏
4、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5、隶书和楷书将禾、千连写讹变,禾形与人形遂皆消失。
6、丁叔雅是丁日昌之子,与陈三立、谭嗣同、吴彦复并称“清末四公子”,以楷书为擅,字字沉着,清雅绝尘。
7、言不逾阈的楷书书法图片 更多
8、楷书是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明星和绚丽的奇葩。
9、此次展示李啸信笺小字数十帧,书体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均为今年所作。
10、“金不换”原是小楷笔,貌不惊人,可笔杆上楷书“金不换”三字却格外醒目。
11、翁闿运毛笔楷书万世不革书法作品欣赏
12、曾正国的楷书和行书还被收入北大方正电脑字库,为文化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3、隋代历史虽短,但具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它主要以楷书碑志体现。
14、他广泛涉猎篆、隶、楷、行诸种字体,特别是在魏楷书体上更显其浑厚的功底和潇洒的风格。
15、同时,楷书和行书也出现并快速发展起来.
16、好在明朝开始人们书写的文字主要是楷书跟宋体,否则苏景就真的要文盲了。
17、他的书法作品,断笔时似魏碑,笔断意连;收笔时有汉朝的味道,像楷书又像隶书。
18、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人,博采众长。
19、周炳元楷书二不挂五书法作品欣赏
20、一枝普通毛笔的“身高”约有6寸,这种构造正是为了适合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的书写需要。
相关词语
- xiǎo kǎi小楷
- cùn kǎi寸楷
- jiē chuáng楷床
- xíng kǎi行楷
- dīng zhēn kǎi cǎo丁真楷草
- liǎng kǎi两楷
- miào kǎi妙楷
- mó kǎi模楷
- liáng kǎi梁楷
- lì kǎi隶楷
- kǎi fǎ楷法
- jiē mù楷木
- kǎi zì楷字
- zhèng kǎi正楷
- kǎi tǐ楷体
- fèng wéi kǎi mó奉为楷模
- kǎi shì楷式
- gōng kǎi恭楷
- zhēn kǎi真楷
- yī dài kǎi mó一代楷模
- zuò shū作书
- zé shū责书
- tuō shū讬书
- yù shū鬻书
- rú shū儒书
- shū zhuō书桌
- wěi shū伪书
- niàn shū念书
- shū dào书道
- xiě shū写书
- shū lù书录
- gòu shū购书
- shū yè书页
- tú shū图书
- shū wū书屋
- shàng shū上书
- shàng shū尚书
- shū shēng书生
- zhū shū诸书
- àn shū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