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词语解释
尚书[ shàng shū ]
⒈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英Shang Shu;
尚书[ shàng shū ]
⒈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例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英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⒉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例兵部尚书。
英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国语辞典
尚书[ shàng shū ]
⒈ 《书经》的别名。参见「书经」条。
⒉ 职官名。秦置,隶属少府,掌殿内文书。汉成帝时设尚书员,掌群臣奏章。隋、唐设 尚书省,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末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英语same as 書經|书经[Shu1 jing1] Book of History, high official, government minister
德语Gesandte (S)
法语haut fonctionnaire, ministre du gouvernement
分字解释
※ "尚书"的意思解释、尚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由于苦学有成,求得功名,最后升至吏部尚书的职位。
2、不久又赏赐解缙等人“金绮衣”,待遇与尚书相当,对他们说:为皇帝代言,关系国家机密,而且早晚随侍朕的左右,裨益不在尚书之下。
3、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受任丞相、尚书事。
4、兵部尚书罗勇对着吏部尚书史进说到。
5、梁尚书最先反应过来,上前几步,跪在门边,深深地俯身。
6、李廷珙成为刑部尚书后,朝廷诰封白氏为“一品夫人”。
7、字时泰,明代松滋人,官至兵部尚书。
8、《尚书·五子歌》里的历史故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9、阁房里坐着都是一大堆王爷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侍郎,太后。
10、此外,任命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任命自己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
11、礼部尚书李时柔和善逢,猾狡多智,南京礼部尚书黄绾曲学阿世,虚谈眩人,谕德彭泽夤缘改秩,躐玷清华,皆阴厚于璁而阳附于萼者也。
12、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13、不过今年宝鋆却是格外的忙碌,户部尚书沈桂芬去职,满尚书桂清人品端正是端正,但部务上头,一来能力有限,二来也要兼办内务府的差事,必然的不可能总揽全局。
14、仆于尚书,人地本悬,至于婚宦,不至殊绝。
15、从此以后,和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内阁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户部尚书、步军统领、京城九门提督等军政要职。
16、又徙吏部尚书卢毓为仆射,即令何晏代任,进邓扬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拔茅连茹,交相庆贺。
17、初,中朝闻警,兵部尚书王永光大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
18、加之尚书令尹勋被杀,尚书台形同虚设,朝廷政务已经完全由宦官操纵,一时间,诸宦官及阿附者弹冠相庆,而士大夫们莫不丧气。
19、齐故尚书仆射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郭遵、尚书右丞封孝琰等,昔仕鄴中,名位通显,志存忠谠,抗表极言,无救社稷之亡,遂见龙逢之酷。
20、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武德令》,礼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
相关词语
- qù shàng趣尚
- shàng wén尚文
- shàng wǔ尚武
- shàng chǐ尚齿
- shàng yòu尚右
- shàng ěr尚尔
- shàng yuǎn尚远
- shàng zì尚自
- shàng xuán尚玄
- shàng fǔ尚甫
- líng shàng陵尚
- gāo shàng高尚
- ài shàng爱尚
- shàng xíng尚行
- shí shàng时尚
- sú shàng俗尚
- shàng fǔ尚父
- dūn shàng敦尚
- shàng guān尚冠
- qíng shàng情尚
- shū diàn书店
- shū xiāng书香
- gòu shū购书
- xīn shū新书
- shū mù书目
- shū qiān书签
- chuán shū传书
- shū běn书本
- mì shū秘书
- shàng shū尚书
- shū jí书籍
- shū bó书帛
- bǔ shū捕书
- bǎn shū板书
- shū jià书架
- jiāo shū教书
- shū bāo书包
- zhǔ shū主书
- yù shū鬻书
- shū gǎo书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