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一是


拼音yī shì
注音一 ㄕˋ

一是

词语解释

一是[ yī shì ]

⒈  一概。谓一切。犹言统一的标准。全凭。

引证解释

⒈  一概。

《宋史·选举志六》:“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⒉  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⒊  犹言统一的标准。

《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
《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⒋  全凭。

《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分字解释


※ "一是"的意思解释、一是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法是一是一,二是二,非此即彼,该谁的责任谁承担;礼则一是二,二是一,下违法而上连责,非失查者即失教,主动承担一切责任。

2、卤煮火烧比较在意的,一是猪肠猪肺一定要洗得干净,一是火烧一定要戗面的。

3、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生态环境建设.

4、转型期对于当下社会状态来说,最大的变化,一是传统文化习俗的日渐式微,一是人的社会处境的多元化以及分层化。

5、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习用语单位的确定,一是习用语范围的确定。

6、如果你熟悉亚当史密斯的古典作品,你会知道他有两部重要作品:一是“国家的财富”,另一是关于道德与规范的书。

7、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8、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9、所谓“暗室不欺”诠解成两个含义:一是不管有无他人在旁,都要严于律已,一丝不苟;一是要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10、苏文洋近日,北京举办了两场古籍类的拍卖会,一是海王村的春季小拍,一是泰和嘉成的迎春拍卖会。

11、我个人认为,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是实用文,一是艺术文,母语教育就是用实用文学习母语规范,用艺术文学习母语艺术。

12、友情与事业代表着人生两大乐趣,而要想拥有这两大乐趣,一是要开朗,一是要勤劳。罗兰

13、其实,问题的产生无非两种原因,一是没吃饭饿的,一是吃饱了撑得。

14、独创有两方面:一是形式的新颖,一是个人人格的化入。

15、中国老一辈新闻家张季鸾曾对“记者节”作过两个解释:一是记者的节日,一是记者的节操。

16、清代红学的价值关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元代以来大为流行的“警劝”文学传统,一是儒家正统的人格主义。

17、1980年代中期以后,昌耀的诗歌呈现出两方面的特色:一是悲剧意识的深化,一是张扬生命力的内化。

18、十一是感叹号,总有好事不断;十一是破折号,总有九曲十八弯;十一是逗号,总有心愿未了;十一是省略号,总有意犹未尽。但是,现在十一是句号,请收好心,投入到工作中!祝你节后愉。

19、后排右一是弟弟宋子安,右二是大姊夫孔祥熙,左一是弟弟宋子良。

20、增长见识有两个途径,一是不断吸收新知,一是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