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shì

史事


拼音shǐ shì
注音ㄕˇ ㄕˋ

史事

词语解释

史事[ shǐ shì ]

⒈  历史上的事情。

historical event;

引证解释

⒈  修撰国史之事。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臣误被圣恩,付以史事。”
《宋史·神宗纪三》:“﹝ 元丰 四年﹞詔 曾巩 充史馆修撰,专典史事。”

⒉  历史上的事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其实极显浅的史事,随便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倒没人肯去考证他。”
郭沫若 《<孔雀胆>二三事》:“不过写剧本不是在考古或研究历史……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

分字解释


※ "史事"的意思解释、史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正是司马迁、刘向对待战国纵横家所述史事的不同态度和处理的不同方法成为决定二书在记载战国史实方面优劣的根本性原因。

2、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3、*弯戏曲学院京剧团将于4月推出30余年未曾搬演的《八百八年》,以连台本戏方式演绎周朝808年史事与神话传说。

4、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一史事仍然众说纷纭,真伪莫辨。

5、幸赖新近面世的《额济纳汉简》,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信息,对该段史事的探讨颇有裨益。

6、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断送了明朝江山的史事,就是引狼入室的代表案例。

7、史评,评论史事和评论史籍的著作。

8、由此可知,黄宗羲文集中所载叙事之文,旨在备史事之缺,亦即存留明末亡国大夫的历史。

9、《冥报记》所述相关史事关系到隋唐西京即大兴城和长安城的地理建置问题。

10、, 日的顺序排比史事。"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11、及余以史事得罪迁黔州,虽平生亲旧于稠人广众中忽有人言黄鲁直,皆瞠若也,而余过荆州,元叔问水陆所从出,经理其生资,至无不足,然后已。

12、本回演述史事,已觉渲染生妍,至插入脱脱进谏一段,尤足补史之阙,揆情度理,应有此文,不得以虚伪少之。

13、他与国家有关的大事、他的武功,以及他与以色列和四邻各国所经历的史事,全都记载在这些书上。

14、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15、对于此段史事,陈箓有《蒙事随笔》、《蒙古逸史》等著作存世。

16、从小就和顾炎武并称为“归奇顾怪”的好友归庄,曾写下散曲《万古愁》,评论历代史事,悲痛明朝灭亡,斥责明朝官吏的误国,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17、位于*弯南部的屏东县佳冬乡,一座五堂宅院记载了一页*弯同胞悲壮的抗日史事

18、我写小说史之所以从资料选辑、史实考异和史事编年这些笨工夫做起,就是意识到史料的“污染”。

19、鄙人自问无史才,殊不敢妄论史事,但观夫私家杂录,流传市肆,窃不能无慊于心,憬然思有以矫之,又自愧未逮;握椠操觚者有日,始终不获一编。

20、又《痛史》及《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第一辑,收录《过江七事》一种,专记弘光朝的史事,也题为陈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