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ishǐ

外史


拼音wài shǐ
注音ㄨㄞˋ ㄕˇ


外史

词语解释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unofficial histor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黄遵宪 《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 汉 黄宪 的《天禄阁外史》、 清 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 元 张雨 称 句曲外史,清 恽格 称 白云外史。

国语辞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别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

《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⒊  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

分字解释


※ "外史"的意思解释、外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我国清代中叶,有一位着名的讽刺小说家,他曾经多次参加清代的科考,终因名落孙山,看透世态炎凉,积十年之功夫写成了我国着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3、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安稳的样子。如:小娃娃安安稳稳的睡在床上。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僧官急得乱跳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围城》与《儒林外史》都是本着理性的态度对世事人生加以解剖,但结果却迥然不同。

5、大量文人的参与不但改变了小说的外部传播环境,而且将一系列新的叙事手法植入了小说文本,使《儒林外史》呈现出了与以往小说不同的叙事风貌。

6、欧文在《纽约外史》里把它描写成利欲熏心的杨基商人群集之地。

7、外史方面,着重对科学外部的三个主要社会因素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它们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类型。

8、在我国古典小说长篇小说中,《儒林外史》的结构形式可谓独树一帜,论者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9、其次,请看《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老友”。

10、《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近代讽刺小说在语言上有其自身的特色。

11、第三章从小说定位、结构艺术、情节安排三方面研究了《女仙外史》的艺术特色。

12、昨夜睡不着,与李通电话:就问这个,他答:“因为女人的头发里面是头发。”我追问:“再里面呢?”答:“还是头发。”,——李真狡黠,看来史前史外史后的事,他并非全盘无知。木心

13、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女仙外史》的版本和成书过程。

14、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15、提出了一些加强科学史研究应用与实践的设想,并认为:科学史研究不仅需要从“内史”走向“外史”、“综合史”,也极有必要走向“史外”。

16、链状结构,我对《儒林外史》极为喜欢,但不止链状,还有循环。

17、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湖,侠客虚设人头会”。

18、初中看武林外史那会恨死他了。

19、内史仍是科学史的主流,外史在不断增加。

20、李健吾晚年回忆,看到小说部分书稿时他们“又惊又喜,又是发愣,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小说来了呢,而且是部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