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立制


拼音lì zhì
注音ㄌ一ˋ ㄓˋ

立制

词语解释

立制[ lì zhì ]

⒈  建立制度。

⒉  阐述王命;草拟制诰。

引证解释

⒈  建立制度。

汉 班固 《东都赋》:“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建法立制,彊国富人,是谓法家, 管仲、商鞅 是也。”

⒉  阐述王命;草拟制诰。

汉 班固 《典引》:“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赞扬迪喆。”

分字解释


※ "立制"的意思解释、立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十年来,上合组织走过了从建章立制到建立各领域有效合作机制的成功之路。

2、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扶弱济困的人文精神,通过建章立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文明习惯成为自然。

3、加快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形成工作考核机制,把作风建设与干部的考核评价、升迁荣辱挂起钩来。

4、经过72次会议、征求了600多名干部群众的意见,他们觉得坚持问题导向,先从最容易滋生腐败的人、钱、项目、国有资产等领域入手,建章立制

5、健全组织机构,建章立制,应用科技增强安全运营的可靠性。

6、建章立制、号令如山;低调务实、知人善任;刚柔并济、适度激励。

7、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在高柳北弹汗山建庭立制组成强大的军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

8、1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从初创到成熟,从建章立制至高效运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9、在策划阶段,对物资采购监管工作从整体上建章立制,构建监管评价系统,出台廉政教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

10、其次,在建章立制上,坚持严格与灵活相结合。

11、雷厉风行,快人快语,人称“铁腕院长”,且“有先见之明”,能洞幽察微,及早建章立制,预防和遏制司法腐败。

12、刘锡荣说,千闻不如一见,合肥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财务清理为突破口,从严治党动真格并建章立制建立了一个长效机制,方法值得肯定。

13、吴树兰与村干部一起连明彻夜起草规划、建章立制,一个个方案、一条条规定、一组组章程,使大吴庄村级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起来。

14、建章立制,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5、李德成介绍说,历代中央政府主要通过对有影响的大活佛的封授和建章立制等措施,使活佛转世制度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16、就此日常的制度而言,可以说自其产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章立制也就成为了各种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准则,各种制度汇编之类的研究,上不胜枚举。

17、通过建章立制、培训考核、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措施,能够稳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8、随时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故隋开皇立制,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多为社仓,终于文皇,得无饥馑。

19、根据油田能源计量和监督管理的实际,在采油厂范围内全面实施了以建章立制网络化管理为主线的能耗质量监督与管理。

20、她没有停留在建章立制的层面上,而是着眼于推进契丹社会封建化的长远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