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礼治


拼音lǐ zhì
注音ㄌ一ˇ ㄓˋ

繁体禮治

礼治

词语解释

礼治[ lǐ zhì ]

⒈  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 rule of the rites;

引证解释

⒈  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 孔子 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分字解释


※ "礼治"的意思解释、礼治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小妾是一夫多妻社会中特有女性群体,她们承受着礼治社会多重的文化压迫。

2、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3、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不仅起着装点服饰的作用,而且是体现“礼治”的重要方面。

4、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5、从功绩角度看,礼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是蕴涵着道德伦理、和谐忠、想、政治民主等合理因素的社会治理方式。

6、这三个方面自然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反映了《诗经》编选者依礼治国,以诗教化民众的思想。

7、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8、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

9、叶适对荀子虽多有批判,但在思想本质上仍继承其礼治主义的精神。

10、周初制礼作乐,出于礼治文化的需要,对前代礼乐多所损益。

11、这些原则反映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独特性质和风貌,虽有某些现实意义,但仍属传统礼治社会的特定范畴。

12、第二层基础是法治和礼治,基于新型的美德,职责与权利理论。

13、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荀子礼制的核心特征是等级差别,其礼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和谐、*制与道德主义。

14、书中所提出的“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

15、孔子希望通过“礼治”来使社会有序,寄希望于“仁人”“圣君”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16、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礼治”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7、, 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18、认为:“以军礼同邦国”是西周、春秋军事法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对邦国僭礼行为的军事惩罚、对夷狄干扰中原礼治秩序行为的讨伐。

19、孔子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仁爱”、“德教”、“礼治”是孔子论语中管理思想的精华。

20、晏子的礼治思想在这部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