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

词语解释
私塾[ sī shú ]
⒈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实行个别教学,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例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回忆我的母亲》
英old-style private school;
引证解释
⒈ 指 中国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机构,为私学之一种。
引邹鲁 《辛亥革命·河南举义》:“新蔡县 又特设一祕密机关于 刘芬佛 私塾。”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一:“此外,也还有地主们私人创办和贫困知识分子赖以维持生活的私塾。”
陶行知 《平民教育概论》:“大一点乡村里总有私塾,可以劝导私塾先生采用‘千字文’课。”
国语辞典
私塾[ sī shú ]
⒈ 旧时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通常只有一个老师,依学生程度而个别指导,教材和学习年限没有一定,不同于有制度的学校。
近学校 学塾 书院
反公学
英语private school (in former times)
法语école privée (arch.)
分字解释
※ "私塾"的意思解释、私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古代中国,私塾老师周游列国解说他们的哲学。
2、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等,私塾的学生既有儿童,也有成年人,以儿童为主的私塾主要教授蒙学,以成*为主的私塾则主要教授经学。
3、朱老先生的这种随机教育,入情入理,深深地打动了私塾学堂中的孩子们,也在九伢子那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4、小时曾在本巷读私塾,因家贫转而学商。
5、土堡分为主堡和辅堡,主堡像个不规则的圆形,辅堡呈半弧状,合在一起像不规则的葫芦状,而辅堡就是我们要探访的纪家私塾[造 句网]。
6、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
7、还有私塾蒙童抬孔子木主求雨,或者取“笑狗天落雨”。
8、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14岁时他在一家私塾上学,并开始学习书法。
9、乔冠华3岁丧母,5岁入叔父私塾,9岁离家去盐城读书,而后又转学南京,16岁他考进了清华大学。
10、土堡分为主堡和辅堡,主堡像个不规则的圆形,辅堡呈半弧状,合在一起像不规则的葫芦状,而辅堡就是我们要探访的纪家私塾。
11、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领导,来自塾师的抵抗以及私塾根深蒂固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这场改良运动显得雷声大、雨点小而收效甚微。
12、二十岁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沈从文
13、辛笛,本名王辛笛,1912年生于天津,多年私塾教育,为旧体诗的研究创作打下扎实基础。
14、赵振东是甘肃大户赵家当代家主的庶子,从小活泼好动,喜武厌文,经常从私塾里逃学,并且累教不改,他父亲也就是赵剑寒的爷爷非常不高兴,很早就把他赶出家自立门户
15、他从小一面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
16、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
17、他们说,在民国时,钱氏家族除合请私塾外,已办有现代小学。
18、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国人在私塾中开始或完成自己受教育的生涯。
19、举凡分账、指令、告示、批驳、训令、诉讼、书信、行礼、立契、借单、合同、卜文、婚表、庙文等,皆有赖于私塾。
20、担任山村私塾塾师的这几年里,苏醒并不曾收过学生家里半分银钱。
相关词语
- mài sī卖私
- sī yàn私燕
- dào sī盗私
- guì sī贵私
- sī xiè私亵
- sī yǎng私养
- liàng sī亮私
- cóng sī从私
- zǒu sī走私
- ēn sī恩私
- huà sī话私
- sī xù私壻
- fàn sī犯私
- mèi sī昧私
- chá sī查私
- gù sī顾私
- piān sī偏私
- sī xīn私心
- chǎng sī场私
- sī sī suō suō私私缩缩
- xī shú西塾
- shú shī塾师
- yì shú义塾
- shú tú塾徒
- táo shú逃塾
- shū shú书塾
- shū shú běn书塾本
- xué shú学塾
- liǎng shú两塾
- dǎng shú党塾
- gōng shú公塾
- héng shú横塾
- jiā shú kè běn家塾刻本
- méng shú蒙塾
- liǎng shú shī两塾师
- xiāng shú乡塾
- xùn shú训塾
- jiā shú家塾
- xiáng shú庠塾
- shú xiū塾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