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shú

家塾


拼音jiā shú
注音ㄐ一ㄚ ㄕㄨˊ

家塾

词语解释

家塾[ jiā shú ]

⒈  旧时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

family school;

引证解释

⒈  相传 周 代以二十五家一闾,闾有巷,巷首门边设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后指聘请教师来家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兼收亲友子弟。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宋 陆游 《小雨》诗之二:“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闢家塾,隆师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
《红楼梦》第七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
郭沫若 《叶罗提之墓》:“叶罗提 七岁的时候还在家塾里读书。”

国语辞典

家塾[ jiā shú ]

⒈  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闾,于闾巷设塾,作为教授子弟之所。

语本《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⒉  在家中延师教授子弟的场所。

《红楼梦·第一三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

分字解释


※ "家塾"的意思解释、家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该匾右上角刻着“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仲冬谷旦”,左下角则刻着“廿三世孙武举凤藻”等字,石匾中间从右到左刻着四个大字“玉虚家塾”。

2、,为此“欲别建家塾一区,俾子弟肄业其中”,但终“以年高不及为,赍志以殁。

3、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建筑遗产和乡土文化的保护日益成为重要的课题。香港大埔头村敬罗家塾文物修缮工程获得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杰出项目奖。

4、少耽文史,恣意浏览,久之,则知凡治古学,师今人不若师古人,故自出家塾,未尝师事人,盖以四部古籍具在,善学者自能得师。孙诒让

5、《红楼梦》里秦钟的父亲秦业虽然担任营缮郎一职,但“宦囊羞涩”,为了让儿子进入贾氏家塾读书,不得不“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6、温家的这所女校的起源其实并不是专门的女校,只是这温士林他爹温联秀【注1】闲着没事想和妻子徐素静【注2】一起教教五个儿子读书而创的家塾

7、二十四五岁时因足跛放弃仕进,先受聘坐馆教学,后在本街路南创办“道南家塾”。

8、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9、5岁时,祖父将干祖望带到有名的“南社四子”之一的姚石子家塾,熟读经史子集,为他后来研究歧黄之术奠定了坚实的古汉语基础。

10、崇祯元年以后,这些选本就成为八大家选本的主力,持久而活跃地在文学教育,特别是家塾文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此外宋还有大量的家塾、舍馆、书会等学习场所。

12、宋应星在家塾中初投师于族叔宋国祚,继而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1558—1638)。

13、不过说家塾学堂离家里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出安静。

14、他4岁过继给伯父为嗣,并进家塾读书。

15、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

16、如今已经读了两年家塾的他,对堂上那对老少所讲述的一些内容,也能似懂非懂地听上一些了。

17、目前,全市私塾类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只有3家,除新入选的锦庭书室和智熙家塾外,还有绮云书室。

18、再后来,这里先后就成为了村塾、官绅富商的家塾、有声名人士的馆塾、行业、帮会、会馆的义塾等私塾学馆和武林人士的武术馆等事实公用场所。

19、作品以《红楼梦》原着为背景,讲述了宝玉,黛玉,宝钗等大观园的孩子在家塾读书,迫参加高考的故事。

20、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