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四书


拼音sì shū
注音ㄙˋ ㄕㄨ

繁体四書

四书

词语解释

四书[ sì shū ]

⒈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红楼梦》

The Four Books;

引证解释

⒈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 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元 皇庆 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 朱熹 的《集注》为根据。 明 清 相沿不改。参见“四子书”。

元 方回 《古斋箴》序:“近世 朱 氏‘四书’,吾服膺焉。”

⒉  指四部书。参见“四部书”。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疏启》:“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

国语辞典

四书[ sì shū ]

⒈  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合以《论语》、《孟子》,称为「四书」,并为之章句集注。

分字解释


※ "四书"的意思解释、四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你到底在说什么,别在故作深奥了,我承认我没文化,不像你们‘四书五经’滥熟于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通今博古,无所不知。

2、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

3、品唐诗宋词,弹元曲小令,传承千载文明新辉煌;读四书五经,诵百年经典,传递国学修身好风尚;庆和谐盛世,歌家园和谐,弘扬浩然正气壮国威!

4、一本好书,两次阅读,三番品味,四书五卷,六次书写,便有七步成诗,八斗之才,世界读书日,愿你久久读书,拥有十全十美生活,读书日快乐。

5、对于我来说,在大学引用四书是非常可行的。

6、一根红线两颗心,三生好幸运,爱写四书五经,快乐逍遥天上人间;十方蓝梦九张机,八王别虞姬,情牵七情六欲,风流潇洒尘世天堂。横批:七夕快乐。

7、宋代兴化官学“雄冠一时”,私人办学成风,书院林立,形成“三家四书堂”的景象。

8、譬如,社会上流传较广的作弊小炒《五经味根录》,就是一些书商为了牟利,把四书五经用蝇头小楷印成巴掌大的小本子,既省却考生抄录之苦,又便于隐藏携带。

9、"四书"必修课教育如果成功,兴许以后能增开新的内容,将诸子百家都加上。

10、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变为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主,甚至一建校就开设了日文课。

11、近来,某些专家学者呼吁青少年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大概是他们觉得“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于是病笃乱投医,转而向孔老夫子讨救兵了。

12、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13、“皇上龙恩浩荡。”游信拱手,几乎没有经过思虑便脱口而出,“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天籁纸鸢

14、四书五经”及后来在此基础上繁衍的学说,都是制约每一个中国人包括皇帝、领袖在内的经书。

15、尽管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所反复,四书学的内容却逐渐得以凸显。

16、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17、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

18、为了糊口,他只有凭自己念过四书五经的能耐,刻苦攻读“相命书”,为他人卜卦算命。

19、"四书"必修课教育如果成功,兴许以后能增开新的内容,将诸子百家都加上。

20、瞧,瞧,你又取笑我不是,实话和你说,我不懂四书五经,可也晓得世道人情,你绕着弯骂我,以为我不晓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