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仪节


拼音yí jié
注音一ˊ ㄐ一ㄝˊ

繁体儀節

仪节

词语解释

仪节[ yí jié ]

⒈  仪式礼节。

婚姻亦有一定仪节,其中“抢婚”是项特别的习俗。

ceremony;

⒉  礼仪;礼节。

etiquette;

引证解释

⒈  礼法;礼节。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成郑瞀》:“妾闻妇人以端正和颜为容,今者大王在臺上而妾顾,则是失仪节也。”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舒详闲雅,仪节孔备。”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其事父母,视寝,视膳,视药,恪有仪节,深心欵然。”

⒉  谓仪礼的程序形式。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曾子》十篇,儒言纯粹在《孟子》上,投壶仪节,较《小戴》为详。”
茅盾 《追求》一:“这是每次遇见时照例的仪节。”

分字解释


※ "仪节"的意思解释、仪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米里哀先生到任以后,人们就照将主教列在仅次于元帅地位的律令所规定的仪节,把他安顿在主教院里。

2、宗教信仰上,佛郎机人对宗教非常笃信,仪节较为正式,通常隔数日即去礼拜寺。

3、*弯民间传统丧葬仪节承袭儒家礼仪,并与道教殡葬科仪相结合。

4、陈浩为各宫主子请平安脉时,间或听到一点谈论,据说祭祀名目繁多,其中又有很多烦琐、重复的仪节

5、致祭拜哭,皆有仪节,送丧近远,皆有定处,违者以军法从事。

6、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等诸种仪节,又附有《兰盆会约》21条,各寺院基本遵此而行。

7、可见孔子十分看重礼容,在不同的礼仪场合,或愉悦,或敬谨,或勃如,或变色,都随仪节、场景的变化而转换。

8、出于同样的原因,宾要再次下堂,彼此之间辞让的仪节与刚才一样。

9、将一两篇言之有物的梵学论文奉献于老师面前,比起表面的敬拜更有意义,而拿仪节做给人看,则全不可取。

10、鸿胪之名出自汉武帝之手,即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唐朝时又改称“鸿胪寺”。

11、陈浩为各宫主子请平安脉时,间或听到一点谈论,据说祭祀名目繁多,其中又有很多烦琐、重复的仪节

12、突然端端正正地双膝跪地,搁下铁剑,双手交叠,身子俯伏下去,极之慎重地叩首为礼,以礼敬义父和师父的仪节,朝江璟深深三拜。

13、《士相见礼》除了记载士与士相见的礼节之外,还记载了由此推及的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见于国君等仪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贵族阶层的交际礼仪,下面略作介绍。

14、那庙中陈设的器数,如笾豆、玉帛之类,周旋的仪节,如灌献酬酢之类,每事都详细访问,却似不曾知道的一般,盖惟其敬之至,故其间之详如此。

15、女子已进去妆梳,须臾出来行礼,花烛合音,悉依家礼仪节

16、宗教信仰上,佛郎机人对宗教非常笃信,仪节较为正式,通常隔数日即去礼拜寺。造句 网

17、米里哀先生到任以后,人们就照将主教列在仅次于元帅地位的律令所规定的仪节,把他安置在主教院里。

18、包括了大的礼则有三百种之多,小的仪节有三千种之多,等待那有才有德的人出来而后实行。

19、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非常注重礼节,有专门严格的用具、礼序、仪节与步骤,但这与投壶的游戏本质并不冲突。

20、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凉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