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

词语解释
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
⒈ 指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燔书坑儒”
英burning books and burying Confucian scholars aliv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焚典坑儒”。 秦始皇 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 淳于越 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丞相 李斯 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除 秦 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族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始皇 采纳这一建议。次年,方士、儒生求仙药不得, 卢生 等又逃亡, 始皇 怒,在 咸阳 坑杀诸生四百六十馀人。这一事件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尚书>序》:“秦始皇 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明 张居正 《杂著》:“苟见 扶苏 之諫焚书坑儒,遂以为贤,而不知乱 秦 者, 扶苏 也。”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 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邹韬奋 《思想犯罪》:“在我国历史上,压迫思想的模范人物殆莫善于焚书坑儒的 秦始皇。”
亦省作“焚坑”。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屋壁餘无几,焚坑逮可伤。”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避 秦 翻恐被 秦 收,那焚坑法网难轻漏。”
国语辞典
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
⒈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分字解释
※ "焚书坑儒"的意思解释、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2、孔圣,老庄故去之后,一代魔君秦始皇为求大一统,听从妖人李斯怂恿,偷修魔道,妄图焚书坑儒,毁百家之言,永享皇图霸业。
3、尚兵、尚法,为维护统治,焚书坑儒,雄兵威慑天下,百夷来服。
4、其后战国动乱,一代魔君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于是废先贤之道,焚书坑儒,毁去儒家修行之路。
5、历史已经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作出了公正的评论。
6、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7、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孔子虽曾经历过“焚书坑儒”、“批林批孔”等厄难,几经荣辱沉浮,历史惯性终将他又推上时代前台。
8、皇帝赢政手里握有最大权力,龙心一怒,就来了个焚书坑儒,诸子典藉,除医、农之书,尽皆烧毁,有偶言之即弃市,私藏更至灭门。
9、每个景区由若干景点、历史故事、典故和诗文等题材组合而成,如秦王亲政、荆轲刺秦、销毁兵器与12金人之谜、焚书坑儒、秦镜高悬等诸多历史典故。
10、某些土皇帝,窃国愚民,焚书坑儒,其罪罄竹难书!
11、秦始皇可以“焚书坑儒”,“烟雨骊山君子仇,咸阳四百六十丘”,但“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2、中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两者都导致了人类两大文明类型的转型,改写了人类对自己的记忆。
13、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法得一时,儒统盛世;但结果是经典流失。
14、二千年前,暴君秦始皇最初统一中国,曾建造了长城并焚书坑儒。
15、秦始皇,古代中国的统一者,焚书坑儒。
16、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异?
17、全书以神州大地为背景,讲述造物者盘古女娲的艰难回归,讲述开天辟地,生命的来之不易,揭示了天圆地方非无稽,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许多的秘密。
18、华夏泱泱大国,悠悠岁月,自始皇之后瞬眼间千年即过!当年始皇暴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焚书坑儒,大建长城,豪盖阿房宫,密修骊山陵园,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
19、****真是个人才,连焚书坑儒都能惯于怀疑,都。
20、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斯文扫地,可说是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相关词语
- jiù fén厩焚
- fén yì焚瘗
- fén yì焚轶
- fén kū焚枯
- fén zhì焚掷
- fén lún焚轮
- fén liáo焚燎
- fén yú焚杅
- jiù fén救焚
- kēng fén坑焚
- fén shā焚煞
- fén huǐ焚毁
- fén shí焚石
- fén piāo焚剽
- fén xuē焚削
- fén zhōu焚舟
- fén wū焚污
- fén ruò焚爇
- fén huáng焚黄
- fén cì焚次
- qíng shū情书
- zhū shū诸书
- tuō shū讬书
- dú shū读书
- cóng shū丛书
- shū fǎ书法
- zǒu shū走书
- shū hàn书瀚
- shàng shū上书
- shū jià书架
- shū yǒu书友
- kàn shū看书
- shū dào书道
- shū píng书评
- wěi shū伪书
- shū xìn书信
- shū jí书籍
- wáng shū亡书
- ēn shū恩书
- dà shū tè shū大书特书
- huǒ kēng火坑
- yīn kēng荫坑
- kēng tàn坑探
- láo kēng牢坑
- āo kēng凹坑
- kēng wā坑洼
- shēn kēng深坑
- jǐng kēng阱坑
- kēng jǐng坑阱
- tóng kēng铜坑
- wāng kēng汪坑
- máo kēng茅坑
- fàn kēng饭坑
- jiǔ kēng九坑
- kēng qiàn坑壍
- tǔ nǎng kēng土馕坑
- bīn kēng宾坑
- xiǎo kēng小坑
- kēng yě坑冶
- kēng rú坑儒
- fǔ rú腐儒
- bǐ rú鄙儒
- rú ér儒儿
- rú jí儒籍
- rú xué儒学
- cháo rú朝儒
- lǐ rú里儒
- rú huǎn儒缓
- rú fēng儒风
- rú mò儒墨
- jiù rú旧儒
- dà rú大儒
- pì rú辟儒
- luó rú罗儒
- rú qí儒棋
- rú lǚ儒侣
- rú shū儒书
- rú liú儒流
- rú shēng儒生
- hòu rú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