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ēng

坑儒


拼音kēng rú
注音ㄎㄥ ㄖㄨˊ

坑儒

词语解释

坑儒[ kēng rú ]

⒈  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引证解释

⒈  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汉 王充 《论衡·死伪》:“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议,燔烧《诗》、《书》,后又坑儒。”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始皇 无道……坑儒焚书,使天下人民不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无罪而杀,是坑儒根苗。”

⒉  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称“阬儒”。

《汉书·儒林传序》“燔《诗》《书》,杀术士” 唐 颜师古 注:“今 新丰县 温汤 之处号 愍儒乡,温汤 西南三里有 马谷,谷之西岸有阬,古老相传以为 秦 阬儒处也。”
《后汉书·申屠传》:“昔 战国 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阬儒烧书之祸。”

国语辞典

坑儒[ kēng rú ]

⒈  活埋儒生。

汉·孔安国〈书经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

分字解释


※ "坑儒"的意思解释、坑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每个景区由若干景点、历史故事、典故和诗文等题材组合而成,如秦王亲政、荆轲刺秦、销毁兵器与12金人之谜、焚书坑儒、秦镜高悬等诸多历史典故。

2、全书以神州大地为背景,讲述造物者盘古女娲的艰难回归,讲述开天辟地,生命的来之不易,揭示了天圆地方非无稽,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许多的秘密。

3、南修五岭,北筑长城,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并吞六国,坑儒焚典。

4、想像着天马行空的漫画和连续剧情节,如果像秦始皇般焚书坑儒,还不如做个有用的小人物。

5、某些土皇帝,窃国愚民,焚书坑儒,其罪罄竹难书!

6、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7、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8、秦始皇,古代中国的统一者,焚书坑儒

9、降及赢秦,焚书坑儒以愚黔首,直欲锢天下之耳目,缚天下之手足,惟所欲为。

10、孔圣,老庄故去之后,一代魔君秦始皇为求大一统,听从妖人李斯怂恿,偷修魔道,妄图焚书坑儒,毁百家之言,永享皇图霸业。

11、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异?

12、其后战国动乱,一代魔君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于是废先贤之道,焚书坑儒,毁去儒家修行之路。

13、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彗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

14、秦始皇焚书坑儒,焚的是什么书…坑的是什么儒。

15、当然,争抢帽子的风险也不小,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有多少个脑袋搬家?帽子杀人哪!男人们紧紧抓住了各种帽子,女人只能靠边站了。

16、始皇帝焚书坑儒之时此书被作为养生之学而逃过一劫流落江湖。

17、历史已经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作出了公正的评论。

18、秦始皇可以“焚书坑儒”,“烟雨骊山君子仇,咸阳四百六十丘”,但“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9、中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两者都导致了人类两大文明类型的转型,改写了人类对自己的记忆。

20、****真是个人才,连焚书坑儒都能惯于怀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