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ú liú
注音ㄖㄨˊ ㄌ一ㄡˊ
⒈ 儒士之辈。
⒈ 儒士之辈。
引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太平广记》卷四〇一引 唐 柳祥 《潇湘录·张珽》:“路北一二里,有一子,亦儒流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感遇诗》:“宋 世五言古,惟《感兴》三十八章,尚有拾遗风格,虽多作儒流见解,其体製实高出一时。”
1、这位饱学儒流的老者,一生性气刚直,但又是一个落花无言之人。
2、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3、各府州县,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长安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