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

民物


拼音mín wù
注音ㄇ一ㄣˊ ㄨˋ

民物

词语解释

民物[ mín wù ]

⒈  泛指人民、万物。

⒉  民众的财物。

⒊  犹民情、风俗。

引证解释

⒈  泛指人民、万物。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图於丹青。”
宋 张孝祥 《与明守赵敷文书》:“执事以慈惠之师,有来作牧,布宣德意,使田野按堵,民物康阜。”
《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亲政以来,夙夜兢业,每期光昭祖德,蚤底治平,克当天心,以康民物。”

⒉  民众的财物。

《后汉书·翟酺传》:“帑藏单尽,民物彫伤。”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天作淫雨, 冀州 水出,漂没民物。”

⒊  犹民情、风俗。

《宋书·武帝纪下》:“古之王者,巡狩省方,躬览民物,搜扬幽隐,拯灾卹患。”
宋 苏舜钦 《先公墓志铭》:“既省政,恶民物之薄。”
明 申涵光 《宿金提驿》诗:“暂宿 恆 南驛,重悲 蓟 北天。山河仍故国,民物忆初年。”

分字解释


※ "民物"的意思解释、民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2、臣奉承诏命,惟力是视,何敢有辞!然湘州经蜀寇之馀,民物凋弊,若得之部,比及三年,乃可即戎;苟未及此,虽复灰身,亦无益也。

3、青溪也是富饶之地,“民物繁伙,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

4、, 他们的从者自以为是京里来的,钦差大臣的下属,趁机骚扰乡里,强行贱买民物,甚至沿途抢夺赈灾物。

5、臣奉承诏命,惟力是视,何敢有辞!然湘州经蜀寇之馀,民物凋弊,若得之部,比及三年,乃可即戎;苟未及此,虽复灰身,亦无益也【造 句网】。

6、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承平享国至四百,桀王无道乾坤颠。

7、我们更应该具有的是作为美国平正易近的某种不美观念,这个平正易近民物如不美观不能很适当地熟悉到自己的保留和幸福是若何受到自身之外的事物的影响,那么其平正易近特征就是不完整的。

8、戊申,坊州刺史李怀节坐强市部民物,责左卫率府率。

9、当时江宁、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人口稠密,物产丰盈,经济繁华,且名胜颇多,景色迷人,他为“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而六下江南。

10、清末民初,川南酒坊异常兴盛,据《蜀海丛谈》记载,“川省田膏土沃,民物殷富,出酒素多,糟房到处皆是。

11、“自高宗皇帝驻跸于杭,而杭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视京师其过十倍矣。

12、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13、今天下未定,民物劳瘁,且有功者或未录,饥寒者尚未恤,猥割土壤以丰子弟,祟爵位以宠妃妾,孤甚不取。

14、这是明朝中叶一段小康之世,史称“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15、他们的从者自以为是京里来的,钦差大臣的下属,趁机骚扰乡里,强行贱买民物,甚至沿途抢夺赈灾物。

16、至四年,斗米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十里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