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力

词语解释
民力[ mín lì ]
⒈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英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people;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引《左传·昭公十三年》:“令尹 子期 请伐 吴,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脩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
《汉书·五行志上》:“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岁借民力,条之於版。”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邹韬奋 《经历·立场和主张》:“军力必须和民力配合起来,才有动员全国力量一致对外的可能。”
⒉ 人的体力。
引《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国语辞典
民力[ mín lì ]
⒈ 人民的财力、物力、劳力。
引《左传·昭公十三年》:「未定国家,而用民力。」
分字解释
※ "民力"的意思解释、民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臣彻底打算,惟有及时进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孽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患,土司无惶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苏息,民力稍可宽舒,一举而数利存焉。
2、封伦本来是隋朝的大臣,隋朝立国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杨素负责修建宫殿,杨素任命封伦为土木监,将整个工程全交给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穷奢极侈,将一所宫殿修得豪华无比。
3、赋歛无度,以夺民财,多发繇役,以夺民时,作事无极,以夺民力,百姓愁苦,叛去其国,楚灵王是也;作干溪之台,三年不成,百姓罢弊而叛,及其身弒。
4、故而,把神是为了建立超然的信仰,是为了聚集民力,协调上下左右的社会关系,在自上而下的战战兢兢以事百神的气氛之中,民间的秩序也就由此得到了协调的治理。
5、, 赋歛无度,以夺民财,多发繇役,以夺民时,作事无极,以夺民力,百姓愁苦,叛去其国,楚灵王是也;作干溪之台,三年不成,百姓罢弊而叛,及其身弒。
6、因朱有生前曾上奏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故明英宗下旨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
7、如此重困民力,真犹如以犬食人,市人苦于虐政,怨谤载道,恨幕府入骨,直呼徳川纲吉以“犬公方”。
8、此模式不仅可组合民力,优化专群防控合力,而且能促使社会全员良性互动,稳定农村秩序。
9、在抗战初期,曾有支差过多、浪费民力的现象,这个毛病很快就得到了克服。
10、军旅以舒为主,舒则民力足。虽交兵致刃,徒不趋,车不驰,逐奔不逾列,是以不乱。
11、凡一国之盛衰强弱,视民德民智民力之进退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则必注重于国民教育。
12、并董劝民间,自于田畔多开沟洫,民力不足,官助其成,岁岁修治,毋许湮塞。
13、民力资源利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军事医学战备建设的重要内容。
14、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15、汉初积贫积弱,民生凋敝,为了保养民力,增殖人口,就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16、与此同时,南荒南帝商羊氏莫名失踪二十余年,大长老纪伯宁掌控大权,不惜民力,两度燃起战火。
17、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身侧乎!
18、变法是发展自由主义经济的基础,提高民力、民智、民德,是发展自由主义经济的途径。
19、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20、二世昏庸懦弱,实权在赵高之手;赵高乃奸恶阉人,结党营私,把持朝政,阴险歹毒,滥征民力,终引秦廷危机,天下巨变。
相关词语
- jūn mín军民
- mín zhòng民众
- shē mín畲民
- fù mín富民
- nàn mín难民
- mín xiào民校
- bǎo mín保民
- rén mín人民
- áo mín敖民
- zhòng mín种民
- bào mín暴民
- mín gāo mín zhī民膏民脂
- mín zhèng民政
- quán mín全民
- mín zhī mín gāo民脂民膏
- wǔ mín五民
- mín jǐng民警
- biān mín边民
- mín fēng民风
- mín yuè民乐
- shí lì实力
- nǔ lì努力
- hé lì合力
- dòng lì动力
- lì qì力气
- cái lì财力
- lā lì拉力
- nèi lì内力
- fá lì乏力
- mù lì目力
- ài lì爱力
- měng lì猛力
- dǐng lì鼎力
- jiè lì dǎ lì借力打力
- jǐng lì警力
- dé lì得力
- wú lì无力
- rè lì热力
- jiè lì shǐ lì借力使力
- wǔ lì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