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g

物象


拼音wù xiàng
注音ㄨˋ ㄒ一ㄤˋ
词性名词

物象

词语解释

物象[ wù xiàng ]

⒈  外界事物。

⒉  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⒊  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⒋  景物,风景。

⒌  物候现象。

引证解释

⒈  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⒉  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
《文献通考·经籍九》:“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⒊  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⒋  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⒌  物候现象。

《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分字解释


※ "物象"的意思解释、物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如果观者将投射在嵌板上的影像与作品合二为一地欣赏,就能感受到物象交换的镜画作品体验。

2、所以我们看到的农民画洗练夸张,随心造像,随类赋彩,不依物象间的实际比例,鱼比船大,人比树高,妙用装饰,情跃动在理之上。

3、立体主义毕加索打碎了客观物象,以碎小的几何图形和纷繁的直线构成画面。

4、四周的物象、气味和声音纷至沓来,使她晕头转向。

5、固定光的基本功能在描绘物象的明暗分布上,主要是客观的.

6、王彤的画面有故事,但是故事却是在物象的韵味之间讲出来,而不是表面的情节。

7、普普通通的两面镜子相对放置会产生奇趣屋[2]效应,不停地将一个物象来回映射,直至消失于无穷回溯中。

8、素描是造型艺术中研究客观世界一切物象的造型本质的学科。

9、它们在视野中物象周围,产生有色环纹。

10、意象是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物我融一”的情志。

11、从影像语言看,电影是摄影机现场实录,获得的影像以及影像运动的方式合乎人对物象和运动的感知;

12、在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论中,有两大基本体系,一是自然物象说,一是人格象征论.

13、目前可以查到的风力物象还只到12级,即“海浪滔天、陆路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14、意象是创作主体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统一体。

15、作者的“游”或者“记游”不限于所游之地的自然风光,而意在挖掘其文化内涵,让纯然客观的自然物象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

16、把物象放大至超过这个限度后只会产生一个模糊不清的物象

17、写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写意就是通过笔墨描写物象本质,传达物象神韵,也就是表现山水、人物、花鸟和人间万物的灵魂。

18、其描绘的物象结构透视准确,染色层次清晰。

19、汉字源于“象形”,起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摹写,每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

20、这是一片令我入迷的山谷,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怀斯的意境与梵高的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