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力


拼音sǐ lì
注音ㄙˇ ㄌ一ˋ


死力

词语解释

死力[ sǐ lì ]

⒈  全身的劲儿。

下死力。

all one’s strength;

⒉  使出浑身的力气。

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with all one’s strength;

引证解释

⒈  最大的力量。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爵禄生於功,诛罚生於罪,臣明於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以为 李陵 素与士大夫絶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
《周书·文帝纪下》:“沙苑 所获囚俘,释而用之, 河桥 之役,率以击战,皆得其死力。”
清 黄景仁 《余忠宣祠》诗:“生得死力死得心,将军才大空古今。”

⒉  用最大的力量。

《英烈传》第十三回:“﹝ 廖永安 ﹞遂将身逃去舡头,死力督战。”
郭希仁 《从戎纪略》:“藩库系陆军中学生把守,库中尚存现银七十餘万,外间时有谋攻劫者,赖各学生死力把守,数昼夜不能休息,得以保全。”

国语辞典

死力[ sǐ lì ]

⒈  效死以尽力。

《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
《三国演义·第九回》:「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

极力 尽力

分字解释


※ "死力"的意思解释、死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又以弓箭手皆土人,习障塞蹊隧,晓羌语,耐塞苦,官未尝与兵械资粮,而每战辄使先拒贼,恐无以责死力,遂给以境内闲田。

2、群狼也跟着动了,嗷叫着向那群越过玄阵的尸人扑去,撕手咬颈,拖腿扑身,恶狼不似凶蝠,它们口大牙利,一旦咬着咬实,定是毫不松口,必是使尽死力撕扯。

3、凭什么王大傻子分到四百两,我才一百五十两?我也是出死力的!

4、他们过来就是帮忙,不出死力,也不要好处。

5、而干涉舰队也是首鼠两端,不肯下死力攻击——如果跟岸炮对射的话,战舰是天然不利的。

6、陛下若亲帅宿卫,高募重赏,背城一战,臣等竭其死力,破颢孤军必矣。

7、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8、他们死力建议集中报盘。

9、而阿俊是实心眼儿,只会出死力,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10、这样?想让他为我出死力,实在是难啊!不过,此事我必须查清,以防我这个好兄弟有所异动!

11、毕竟这些人明白,给公家办事,只要人到就行了,不要出死力

12、本帮不幸发生变乱,正是大伙儿出死力报答帮主恩德之时。

13、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听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14、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吝於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

15、你不应该用死力开那把锁;你应该顺着它.

16、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17、义之性宽厚,为将能抚御,得人死力,及居籓任,吏民安之。

18、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造 句网)

19、性骁果有胆略,倜傥不护细行,而能倾身养士,皆得其死力

20、——竭尽腕力、暴力、武力、死力之极限,筑起尸骸高塔之汝等,就向我展示你们能以具有知性之生物自称的证明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