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力


拼音sī lì
注音ㄙ ㄌ一ˋ

私力

词语解释

私力[ sī lì ]

⒈  私人的权力。

⒉  指自己的力量。

引证解释

⒈  私人的权力。

《汉书·毋将隆传》:“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⒉  指自己的力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形影身心诗》:“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非恃干戈也,其积者私也,而人莫不出私力以捍其圉。”

分字解释


※ "私力"的意思解释、私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现在洛克的思想虽已部分失去了真理性,但其关于政治社会中私力救济的论断仍是不刊之论。

2、正文的第二章,主要是对我国环境侵权私力救济进行理论分析。

3、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同态复仇或快意恩怨式的“私力救济”,早已不值得鼓励,对犯罪嫌疑人的追查和处置均应有司法机关依法实施。

4、社会自我消解纠纷能力主要是指私力救济和社会救济。

5、第三,减少私力救济事件的需要。

6、自助行为作为民事权利私力救济的方式之一,为近现代各国民法所确认,其功能在于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

7、其渊源可追溯到人类社会以“血亲复仇”、“同态复仇”形式出现的私力救济。

8、私力救济的理论基础源于权利与权力的界分。

9、但由于私力救济非理性色彩较浓,因此,必须明确界定环保自力救济的行使条件,限制“私权利”的滥用。

10、现代私力救济作为公力救济之补充,有请求、自卫、自助行为三种法定形态,是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优胜劣汰的产物。

11、早期的私力救济通常以同态复仇、报复的表现形式出现,为国家诞生后以公力救济限制甚至取代私力救济埋下了伏笔。

12、民事权利私力救济制度是民事权利救济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与民事权利公力救济相对应。

13、然后,笔者主要从正义、效率、秩序这三方面来分析环境侵权私力救济存在的价值。

14、中国从古到今,在传统上信奉的是“厌诉主义”,人们普遍通过私力救济解决纠纷,实现权利。

15、正当防卫在初民时期为私力救济之至要,成文法发达之前已形成一定规则。

16、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法律的回避成为私力救济存在的直接依据。

17、从本质上说,技术措施是一种版权人及邻接权人为保护自身权利免遭侵害所采取的私力救济措施。

18、就本文考察的民间收债而言,国家与社会达成默示的共谋,国家对私力救济的适“度”政策正是公权力通过私人实现社会控制的一种艺术。

19、遭难已久,饥馑荐臻,或以糊口之功,私力窃盗;或不识王命,藏窜山薮;或为囚徒,先被执系,元元之命,甚可哀愍。

20、在社会控制系统中,私力救济的存在依赖于诸多因素,它与人性、社会秩序、国家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