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ì lì
注音ㄙˋ ㄌ一ˋ
⒈ 谓继承君位。
⒈ 谓继承君位。
引《国语·晋语九》:“及 景子 长於公宫,未及教训而嗣立矣,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无谤於国。”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春申君传》:“烈王 死, 幽王 嗣立。”
唐 元稹 《赠韦审规父渐等制》:“朕嗣立之二月五日,在宥天下,泽被幽显。”
1、话说卫惠公之子懿公,自周惠王九年嗣立,在位九年,般乐怠傲,不恤国政。
2、金真德,新罗王金真平女也。平卒,无子,嗣立为王。诗一首。
3、三月甲辰,青州刺史、郇国公韦安石为沔州别驾;太子宾客、逍遥公韦嗣立为岳州别驾;特进致仕李峤先随子在袁州,又贬滁州别驾:并员外置。
4、后主嗣立,无意曲礼之事,加旧儒硕学,渐以凋丧,至于朝亡,竟无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