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

词语解释
明太祖[ míng tài zǔ ]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农出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后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郭死后自为统帅。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及其余部,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不久出师北伐。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又实行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分封诸子为各地藩王。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晚年残酷屠杀开国功臣。
国语辞典
明太祖[ míng tài zǔ ]
◎帝号。指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参见“朱元璋”条。
分字解释
※ "明太祖"的意思解释、明太祖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不是林晨第一次见到仵德厚了,在林晨的记忆中,那段专访中的仵德厚,是一个身材高大,面相古拙诚朴的老汉形象,他的下巴有些长,神似明太祖朱元璋。
2、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废除相职,从此“士”在朝廷上便失去了一个权力的凝聚点,即使仅仅是象征性的。……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废丞相始也”。余英时
3、明太祖朱元璋有些着急,决定自上而下整治一下这挥霍浪费的吃喝风,只是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时机,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
4、“六谕”是明太祖颁布的教化民众的教育经典,包括“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6方面。
5、卫所是明太祖称帝前在南京创建的,是明朝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制度是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形成的,属于自给自足的军屯类型这种体制是1363年由原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提出的。魏斐德
6、元丞相托托,草莽张士诚,明太祖朱元璋,猛将常遇春……
7、时光荏冉,到了明朝初期,因当时宇内未平,战事频起,明太祖朱元璋焦心内地已无力东顾,结果台、澎之地遂沦为了海寇的巢窟。
8、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到处都是血雨腥风,百姓流离颠沛,很多大教趁着明太祖无心管辖江湖事情的时候创立大教,最大的邪教就是冷月教。
9、相传在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以及蓝玉领兵三十万征云贵。
10、明太祖朱元璋特遣专使吊祭奢香,同时敕建陵园、祠堂于洗马塘畔。
11、2月15日,孙中山在总统府办公室正式签署命令,决定于2月15日举行中华民国统一大典仪式,并祭告明太祖朱元璋。
12、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一个名叫周颠的人,执意要在荒无人迹的庐山之顶锦绣峰上建亭立碑。
13、明太祖时,其后裔又立下了许多功劳,明太祖以“翦除盗寇”有功,赐之以“翦”姓。
14、一个职务是南京右都御史,当时政治中心在北京,南京是留都,基本上就是养养老什么的,但海瑞很认真,有的御史偶尔戏乐,海瑞都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
15、元朝灭亡后,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西藏的世袭封主镇西武靖王卜纳剌携带元朝颁发的印信,率西藏诸部首领到南京向明朝纳款,表示归顺。
16、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
17、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曾在宣化为王,在宣化设有谷王府,但是如今谷王府第早已沦废,遗迹无存。
18、明太祖为了了解日本的真实国情,据说曾在奉天殿召见当时正挂饧于金陵天界寺的日本僧人椿庭海寿,询问其日本国情。
19、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为了以示庆贺,在城内搭彩楼,并在秦淮河上放水灯万盏,一时蔚为大观,上行下效,这个风俗很快就传遍了明朝各地。
20、明朝建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在遵奉“武治祸乱,文致太平”原则的基础上,设国子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相关词语
- míng zhèng明证
- míng miè明灭
- míng qú明渠
- míng huī明辉
- fēn míng分明
- zī míng齍明
- míng zǎo明早
- biāo míng标明
- zhēn míng贞明
- míng jìng明净
- míng shuō明说
- míng huǒ明火
- kǒng míng孔明
- biǎo míng表明
- gāo míng高明
- míng lái míng qù明来明去
- míng zǐ明子
- míng bǐng明昞
- chá míng查明
- míng qīng明清
- tài huáng tài hòu太皇太后
- tài huá太华
- tài zhǐ太征
- máo tài毛太
- tài lè太乐
- tài hé太龢
- nān tài tai囡太太
- tài méng太蒙
- tài gōng太公
- yà tài亚太
- lǎo tài老太
- tài xiá太霞
- tài míng太冥
- tài zhēn太真
- ā tài阿太
- tài shǐ太史
- tài zūn太尊
- xiǎo tài tài小太太
- tài xiāo太宵
- tài sì太姒
- huī zǔ徽祖
- liè zǔ烈祖
- zǔ mí祖祢
- zǔ míng祖明
- léi zǔ累祖
- zǔ tái祖台
- shù zǔ述祖
- zǔ qíng祖情
- zǔ yán祖言
- xiǎn zǔ显祖
- nán zǔ南祖
- zǔ zōng祖宗
- tián zǔ田祖
- liù zǔ六祖
- zǔ shì祖世
- cì zǔ次祖
- tài zǔ泰祖
- zǔ wèi祖位
- xiàn zǔ宪祖
- shè zǔ设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