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shǐ

太史


拼音tài shǐ
注音ㄊㄞˋ ㄕˇ

太史

词语解释

太史[ tài shǐ ]

⒈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

⒉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 Maqian;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西周、春秋 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 汉 曰太史令, 汉 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 晋 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 改称太史监, 唐 改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 改称太史院。 明 清 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⒉  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国语辞典

太史[ tài shǐ ]

⒈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德语Taishi (Eig, Fam)​, oberster Geschichtsschreiber , oberster Sterndeuter

分字解释


※ "太史"的意思解释、太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四周涌上无数陆军,将太史慈四马攒蹄一般捆个结实。

2、刘备知道太史恭一向为人耿直,说话不会拐弯抹角,象这样犹豫的还是破题儿第一遭,不由也慎重起来,世伯但说无妨。

3、太史慈一愣,想起刘备施米赠饼与民之事,便敛容道:刘平原仁义之辈,来日方长,当有再见之时。

4、孙策吩咐士兵把太史慈和祖郎押下去,并交待要好生照看,毕竟太史慈是难得的大将,虽然刚才和太史慈大战险象环生,但不乏酣畅淋漓,高手之间不免惜惜相怜。

5、仍尽取其书,参校太史有无,以补遗阙。

6、我来,不是来接受拒绝的,从现在开始,他是我的!——太史阑。天下归元

7、《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8、太史兄弟,以生死争正义,固万世史官之模范,而南史氏特犯危难,欲与同殉,亦开野史稗官之典型矣。

9、嗣因履谦改佥太史院事,澄以同学乏人,托病归籍,学制稍废。

10、清朝推翻后,广府地区有名的食家“太史公”江孔殷移居同福路,购置大量土地,在此创制新菜,宴饮宾客,名闻省港澳。

11、生而不识太史阑,泼遍天下也枉然。天下归元

12、它原来是一个羊城美食家江孔殷(因做过太史又称江太史)的私房菜,这个菜又叫太史田鸡。

13、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

14、这块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人烟稠密,东吴名将太史慈曾在此升堂断案。

15、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

16、太史慈急着逃走,两下里绊马索齐来,将马绊翻了,生擒太史慈,押解之投我军大寨。

17、太史紫仪见楚煌默然不应,还道他委决不下。

18、太史慈作为当时真正的“北漂”,在那边始终未定下来;加之此人事母至孝,不久又乘船回乡。

19、太史昆顿时目睁口呆的愣在哪儿,他的眼前,顿时浮现出了若干年前的一幕。

20、那青年闻声一怔,正色敛容道“在下正是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