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shǐ

太史


拼音tài shǐ
注音ㄊㄞˋ ㄕˇ

太史

词语解释

太史[ tài shǐ ]

⒈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

⒉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 Maqian;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西周、春秋 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 汉 曰太史令, 汉 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 晋 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 改称太史监, 唐 改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 改称太史院。 明 清 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⒉  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国语辞典

太史[ tài shǐ ]

⒈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德语Taishi (Eig, Fam)​, oberster Geschichtsschreiber , oberster Sterndeuter

分字解释


※ "太史"的意思解释、太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愿太史这一生,永享人上荣光,永不必向人屈膝。天下归元

2、四周涌上无数陆军,将太史慈四马攒蹄一般捆个结实。

3、刘备这句话说得逸兴遄飞,三千士兵轰然答应,太史慈站在他身旁也不由高声叫好,血脉贲张,翻身上马。

4、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

5、又从攻祖郎於陵阳,太史慈於勇里。

6、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7、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

8、《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9、“跟战争讲斯文?”太史阑冷淡地睨他一眼,“好比刷马桶喷香水。”。天下归元

10、元封七年,太初历制成并颁行天下,皇帝论功行赏,邓平受封太史丞。

11、我来,不是来接受拒绝的,从现在开始,他是我的!——太史阑。天下归元

12、这个徐村,无一户姓徐,大多数姓同、冯,冯姓祠堂已不存在,同姓祠堂今存两座,一座大门额书“汉太史裔”,另一座额书“汉太史遗祠”。

13、为酬谢曾从政的功劳,永乐皇帝厚待于他,御赐额匾文:“开口名师”,授官太史,并给假还乡。

14、始文帝未崩前一日甲夜,太史奏:东方有急兵,其祸不测,宜列万人兵于太极前殿,可以销灾。

15、灵物仍降,宜令太史撰集,以传来世。

16、太史慈作为当时真正的“北漂”,在那边始终未定下来;加之此人事母至孝,不久又乘船回乡。

17、太史公笔下的刘邦,又是如何表现古人的人生聪明?

18、生而不识太史阑,泼遍天下也枉然。天下归元

19、《史记》“太史公曰”的艺术特征表现为三个大的方面:强烈的抒情性;

20、其中村东的“汉太史裔”祠堂,去年因火灾大部分倒塌,只剩门厅,另一个是村南的“汉太史遗祠”,完好无损,是冯同两姓共用的总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