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ǔ tǐ yǔ kè tǐ
注音ㄓㄨˇ ㄊ一ˇ ㄩˇ ㄎㄜˋ ㄊ一ˇ
⒈ 主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中成为人的实践和认识对象的那些部分才成为客体。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卢卡奇认为物化导致了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二元对立。
2、但是“灵知主义者”想要追求关于上帝的知识,或者换一种说法,超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3、艺术是神圣的,因为它将你带领到另一个空间,让你不仅仅是主体与客体方式对待大自然,并且保持着一臂之距的疏离感。它同时带领你走进一个新领域,这便是一种宗教行为。
4、论述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内涵,必然涉及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5、刘熙载又进一步提出“诗为天人之合”,增加了主体因素,把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起来,实质上就是把文艺的本质归结为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6、在卢卡契文艺审美形态的论述中,总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思维、个别与一般、主体与客体三个方面。
7、由于它的存在,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
8、马克思从实践概念的逻辑运动中揭示出历史运动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他在自由概念的逻辑运动中揭示出自由主体生成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