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

词语解释
通识[ tōng shí ]
⒈ 学识渊博的人。
⒉ 学识渊博。
⒊ 指广博的知识。
引证解释
⒈ 学识渊博的人。
引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即理愧通识,所保詎乃浅。”
唐 孟棨 《<本事诗>序》:“闻见非博,事多闕漏,访於通识,期復续之。”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
⒉ 学识渊博。
引《魏书·儒林传·陈奇》:“高允 与 奇 讎温古籍,嘉其远致,称 奇 通识,非凡学所窥。”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説(张説 )之通识,过於 魏徵。”
⒊ 指广博的知识。
引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三章:“普遍史并非由专门史丛集而成,作普遍史者须别具一种通识,超出各专门事项之外而贯穴乎其间。”
国语辞典
通识[ tōng shì ]
⒈ 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例如:「通识课程」。
分字解释
※ "通识"的意思解释、通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实践领域,更是仅仅停留在通识教育领域,对如何培养媒介素养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等高阶思维能力研究不足。
2、逻辑学通识课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素养。
3、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模式。
4、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当前美国几所代表性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类型与内容。
5、认为通识教育研究的基础是通识教育实践论,关键是通识教育认识论。
6、在此基础上,对MIT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作了详尽分析。
7、在儒家的理想,伟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个人的修养和一己的通识博知,而在推己及人,关心、教育和改革社会。
8、西南财经大学自建立以来,长期以财经类专业教育为主,直到2006年才开始全面正式实施通识教育。
9、摘要:近年来,通识教育的理念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中。
10、本文论述创造学基础课程在培养通识性高级专门人才中的基本定位、内容体系及教学策略。
11、我对于通识学问的看法?好吧,我对任何学问都没有好感,无论其最终目标是不是金钱。
12、在设置高职通识教育课程时,“适切性”、“历史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等是要注意的原则。
13、由于生命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全面性,认识生命是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4、以后,纽曼提出了通识教育和智育是大学之本质的理念。
15、你好!我正为通识有关最低工资立法作资料搜集。本问卷大约需时3分钟,而你的参与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希望你能够抽空完成这份问卷。
16、学习通识教育后,你每星期于网上讨论时事的习惯有否改变?。
17、通识科将会列为中学的必修科。
18、文章提出理工类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必要性观点,尤其强调中文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19、来看看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的争议吧。这个项目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6年。
20、本文考察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递嬗。
相关词语
- tōng tòu通透
- bù tōng不通
- tōng zhàng通胀
- bàn tōng半通
- zhí tōng tōng直通通
- biàn tōng变通
- zhí tōng直通
- bàng tōng傍通
- zhī tōng知通
- wén tōng文通
- tōng bào通报
- tōng shùn通顺
- chàng tōng畅通
- bā tōng八通
- tōng tōng通通
- liú tōng流通
- kāi tōng开通
- tōng chē通车
- tōng sú通俗
- shū tōng疏通
- biǎo zhì表识
- gù shí故识
- huī shí徽识
- guì shí贵识
- kuǎn zhì款识
- shí shēn识身
- shí zì识字
- bǐ shí鄙识
- móu shí谋识
- bā shí八识
- lǎng shí朗识
- cái shí才识
- kǎo shí考识
- liàng shí量识
- fù shí附识
- jì shí记识
- shí fēi shí zhù识非识住
- bó shí博识
- jǐn shí谨识
- juàn shí眷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