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八识


拼音bā shí
注音ㄅㄚ ㄕˊ

繁体八識

八识

词语解释

八识[ bā shí ]

⒈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天地八阳神咒经》:“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舍藏识,阿赖耶识,是名曰八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孙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其能知八识者矣。”

国语辞典

八识[ bā shì ]

⒈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

《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分字解释


※ "八识"的意思解释、八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般若为神咒,能除五蕴疑,烦恼皆断尽,清净自分离,四智波无尽,八识有神威,心灯明法界,即此是菩提。

2、通过参禅开悟找到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心,然后通过修行净除阿赖耶识体内的染污种子,并了知这一切种子的差别功能,即是成佛。

3、最后,依据前面之分析说明五法与八识之间的具体关系。

4、佛教唯识论的八识观结构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三层结构有相同之处。

5、佛陀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在禅定中显现第八识种子田的反应,出现死魔,蕴魔,烦恼魔,天魔这四魔的境界。

6、其次,着重分析第六意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在八识中之地位和作用。

7、第三部分是对《八识规矩颂》作者玄奘的总体介绍和评价。

8、本文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了唯识学之心法八识所建构的认识结构。

9、第八识就在我们心包里,第八识是暖寿识,心脏这个地方还是热的。

10、第四部分再现了历史上关于《八识规矩颂》之真伪的争议,并对这个争议做出自己的评价。

11、因为法界的事实真相中最关键而且是史学中最切身的事实与命题是:是否存在第八识如来藏作为一切生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