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

词语解释
御史[ yù shǐ ]
⒈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
例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英the censor;
⒉ 又。
例顾召赵御史。
御史诣学宫。——清·张廷玉《明史》
⒊ 又。
例御史齐康。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春秋 战国 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 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 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史记·萧相国世家》:“秦 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
引何 乃给 泗水 卒史事,第一。”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御史主弹奏不法,肃清内外。 唐 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
《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陞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⒉ 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参阅《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
引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它(书评)是读者的顾问,出版界的御史。”
国语辞典
御史[ yù shǐ ]
⒈ 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
英语imperial censor (formal title of a dynastic official)
分字解释
※ "御史"的意思解释、御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 yú shì于是
- yù shì浴室
- yù shì预示
- yù shí玉石
- yù shì遇事
- yǔ shí与时
- yǔ shì雨势
- yù shí玉食
- yù shì豫事
- yù shì御士
- yù shì欲事
- yù shí遇时
- yù shì驭世
- yù shì御试
- yù shì寓世
- yù shì豫视
- yù shí御食
- yù shì预视
- yù shì御侍
- yù shì玉室
- yù shī御师
- yù shì燠室
- yú shì渔市
- yú shī舆尸
- yù shí寓食
- yú shī舆师
- yù shì谕示
- yú shì舆士
- yù shì寓视
- yù shì预事
- yǔ shī雨师
- yú shí逾时
- yù shì寓士
- yǔ shì语势
- yù shì御世
- yú shì渔事
- yú shì逾世
- yù shì寓试
- yú shí渔食
- yú shì娱侍
- yù shǐ雨矢
- yú shī渔师
- yú shì愚士
- yú shí于时
- yù shì御事
- yú shì鱼市
- yú shì于氏
- yú shǐ鱼豕
- yǔ shí雨石
- yú shì隅室
- yǔ shī雨施
- yú shī鱼师
- yú shī虞师
- yú shì娱适
- yú shǐ谀史
- yú shì余事
- yǔ shī雨湿
- yú shí鱼食
- yú shì鱼室
- yù shì鬻室
词语组词
造句
1、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咸宜洗涤;选日依次叙用。
2、恩,从九品右御史陈穆青,天域宫通判,壬寅年己酉月葵已日由天道册封。
3、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4、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
5、巡抚多以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充任,因其要提管军务,所以又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名义。
6、其中御史中丞因为统领侍御史和诸郡监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纠弹百官,权力尤重。
7、中国监察制度自秦汉创立,在隋唐时期得到重大变革,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御史台制度。
8、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为博士,冗不见治。
9、虽然此奏如泥牛入海,再无下文,但御史们好歹出了口鸟气。
10、它包括的面很广,大体上看,主要有都察院、监察御史、巡按御史和督抚四大监察体系。
11、王御史:(忧急) 陛下!请留步! 陛下!
12、御史大人,恕个罪说,当今万岁算是宵衣旰食,勤勉躬亲。
13、不是坏事,是闽王想升任老爷为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之事。
14、旧事,左右仆射初上,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已下罗拜。
15、一个职务是南京右都御史,当时政治中心在北京,南京是留都,基本上就是养养老什么的,但海瑞很认真,有的御史偶尔戏乐,海瑞都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
16、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17、御史毛羽健,曾有疏难焕五年方略,谓与款敌谋,亦谪戍。
18、玄宗在蜀闻之,拜监察御史,会母丧,得风痹疾,客洪州,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
19、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
20、追论御史吴峋劾阎敬铭、编修梁鼎芬劾李鸿章俱诬谤大臣,予严议。
相关词语
- kòng yù控御
- yù yù豫御
- hē yù呵御
- jìn yù近御
- nǚ yù女御
- jìn yù进御
- suí yù绥御
- bīn yù宾御
- jiǔ yù九御
- fáng yù防御
- qiū yù秋御
- yù dēng御灯
- xiàn yù献御
- yù yuàn御媛
- xiāo yù消御
- pú yù仆御
- guǎn yù馆御
- kàng yù抗御
- fǎn yù返御
- cháng yù长御
- méi shǐ眉史
- bān shǐ班史
- rú shǐ儒史
- bié shǐ别史
- shǐ tán史谈
- zhǎng shǐ长史
- shǐ zhuàn史撰
- jiān shǐ监史
- shǐ zuǒ史佐
- jìn shǐ近史
- wén shǐ文史
- liáng shǐ良史
- shǐ shí史实
- diǎn shǐ典史
- nèi shǐ内史
- shǐ píng史评
- fèng shǐ凤史
- tōng shǐ通史
- shǐ shī史诗
- shǐ qián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