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年

词语解释
科举年[ kē jǔ nián ]
⒈ 明清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
引《儒林外史》第五回:“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
分字解释
※ "科举年"的意思解释、科举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因父亲贬谪新疆期间,幼年祁寯藻回乡读书所延请的业师即是张穆族叔张观藜,其督课五年直到祁寯藻中举,故祁张两家又具有科举师徒关系。
2、越南19世纪末沦为法国殖民地,1919年废除科举,也逐渐废除了汉字和喃字(越南语文字,在汉字基础上形成),使用罗马化文字。
3、左侧凸刻“龙飞乾隆五十八年次癸丑春三月上浣吉旦(公元1793年——记者注),系为壬子科举人吴名勋所赐”等字样。
4、1905年,他参加科举末科考试未中,遂在本县罗庄铺村教书。
5、大唐天宝十四年二月,帝都长安举行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天下读书之人皆怀着满腔热情奔赴长安,志在高中皇榜、一举成名。
6、此外,宁波教育博物馆还保存有宁波最后一位状元章鋆的闱墨卷,也就是科举殿试考卷,距今已有163年。
7、与末代状元刘春霖同科的进士人数说法不一,根据清史稿的记载,1905年末代科举共有273人中进士,但从《会试闱墨》一书中,却只有276人。
8、林砺儒原名林绳直,1889年7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县北界镇结坡上村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林兆蓉是同治庚午科举人,父亲林达为秀才,因鼠疫早卒。
9、在历史那散乱随意的脚步当中,三年大比的科举制以它的规整而紧凑的节奏引人注目。在历史跨入了二十世纪的门槛之后,它才终结了前进的姿态。在崭新的世纪里,很多旧的东西死去了,人们记忆中保留的是这些事物临终前衰老而丑陋的面孔,这些长寿的死者没有得到一个应该有的体面葬礼就被人淡忘了。张宏杰
10、顾、黄、王坚持游击战,打了十几年,九死一生,还可坚持,康熙一开科举,还颁布特殊政策,对这些前朝义士开“博学鸿儒”科,免考入仕,黄宗羲就难办了。
11、科举制度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亦即合理成分或者合理内核。
12、朔州人王赓荣是清朝光绪二年榜眼,是封建科举时代朔州第二个获得科举高等第的人。
13、如中国馆藏最早的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纸质公文档案;国内现存唯一一件“金书铁券”,也就是传说中的“免死牌”;光绪二十年科举“大金榜”等。
14、据说这项折桂的名字来历还有些意思,那是他父亲在世时,期望他这唯一的独生儿子能在三年一大考的朝廷科举考试中,一举夺的头名状元,来个蟾宫折桂。
15、江腾,原名江无竞,1920年出生于广东省名门望族,祖父为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考试进士江孔殷,是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之一。
16、古代的课吏、科举制度,曾对汉字书写教育、书法繁荣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1905年清朝取消科举制度,书写汉字主要依靠学校传薪续火。
相关词语
- kē jǔ科举
- duàn kē断科
- jí kē棘科
- cí kē词科
- běn kē本科
- kē shū科输
- kē shǒu科首
- jué kē决科
- cǎo kē草科
- yǎn kē眼科
- lǐ kē理科
- nèi kē内科
- cháng kē常科
- fá kē罚科
- wài kē外科
- kē pǔ科普
- shà kē煞科
- dòu kē豆科
- dēng kē登科
- dìng kē定科
- kē jǔ科举
- chōng jǔ冲举
- fù jǔ赴举
- bì jǔ辟举
- héng jǔ横举
- guó jǔ国举
- tuō jǔ托举
- dòng jǔ动举
- dēng jǔ登举
- diàn jǔ殿举
- fā jǔ发举
- jǔ zuò举坐
- biāo jǔ标举
- fèng jǔ凤举
- bá jǔ拔举
- fèi jǔ废举
- jiù jǔ就举
- jǔ rén举人
- gōng jǔ公举
- gòng jǔ贡举
- nián xiàn年限
- jīn nián今年
- nián lǜ年率
- míng nián明年
- dà nián大年
- nián yòu年幼
- píng nián平年
- è nián戹年
- chéng nián成年
- jìn nián近年
- lái nián来年
- zhì nián秩年
- nián nián rú shì年年如是
- guò nián过年
- nián jià年假
- qián nián前年
- nián jūn年均
- qù nián去年
- nián dù年度
- ǒu nián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