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拼音kē jǔ
注音ㄎㄜ ㄐㄨˇ

繁体科舉
词性动词

科举

词语解释

科举[ kē jǔ ]

⒈  指中国从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考试制度。

imperial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对官吏的政绩优劣考核上报。

晋 杜预 《上黜陟课法略》:“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

⒉  隋 唐 以来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亦指这种考试。

《宋史·选举志二》:“自 神宗 朝 程顥、程颐 以道学倡于 洛,四方师之,中兴盛于东南,科举之文稍用 颐 説。”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 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 理宗皇帝 晏驾,奏停是年科举。”
《儒林外史》第六回:“又过了三四日, 严大老官 也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叶圣陶 《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

国语辞典

科举[ kē jǔ ]

⒈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选官吏的制度。隋废九品中正制,改置进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余,故称为「科举」。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试士,亦沿用科举之称。至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废止。

分字解释


※ "科举"的意思解释、科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光前裕后是科举时代读书人最高的理想。

2、京中有人以长吉父名犯讳,说我不应参加科举

3、当今圣上聪明睿达,在科举中开设“地球”。

4、朱衣点额解释:朱:红色。指科举中选

5、科举夺元,往往与月亮挂起钩来,故有“月中折桂”和“蟾宫折桂”之词。

6、宋明时期,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

7、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

8、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才能发挥出来。

9、班辈姓名科甲科举时间任职父。

10、长洲彭氏是清代江南地区科举世家的典型代表,也是清代苏州四大望族之一。

11、就算中了科举,也未必就能有官做,还要等吏部铨选、补缺,才有可能实授。

12、汉人读书,十年寒窗只为金榜题名,为科举一题死读读死。

13、收集是一个丰富的地方志和科举和贵重材料的研究历史,人民,社会风俗和习惯。

14、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15、学校教育丧失了独立性,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的考课,都以科举入仕为宗旨。

16、后来,郑板桥得到富商资助,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考取科名,并回来迎娶饶五娘。

17、????????朝鲜末期,由于官场腐败,科举制度已徒具形式,舞弊贿赂之风盛行。

18、科举学不仅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其研究内容具有广博性和现实性。

19、唐代举制与选制是分离的,举选权利即参加科举考试与铨选的权利。

20、在科举时代,金榜题名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