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

检举


拼音jiǎn jǔ
注音ㄐ一ㄢˇ ㄐㄨˇ

繁体檢舉
词性动词


检举

词语解释

检举[ jiǎn jǔ ]

⒈  向有关部门或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检举逃犯。

expose an offence; report(an offence)to the authorities;

⒉  荐拔。

recommend;

引证解释

⒈  揭发他人的过失、罪行。

《西游记》第二三回:“只是多拜 老孙 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中学,大学,一律施行大检举,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许多教员与学生被捕。”

⒉  犹选择。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二》:“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穀通流,公私皆济。”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一:“宰臣 吕大防 等言,昨奉圣旨宣諭,皇帝纳后有期,已令入内侍省检举施行者。”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今条具当今弊政与夫捄正之宜,请检举行之。”

⒊  荐拔。

宋 李光 《与胡邦衡书》:“郊赦虽有检举之文,仇人在朝,固已絶望,死生祸福,定非偶然。”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丙申,詔责授 建寧军 节度副使、 昌化军 安置 李光,永不检举。”

国语辞典

检举[ jiǎn jǔ ]

⒈  举发他人行为的过失或违法的情事。

《西游记·第二七回》:「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

如:「检举匪谍,人人有责」。

包庇 庇护

⒉  捡择举出。

宋·苏轼〈杭州上执政书〉:「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济。」

⒊  荐举拔用。

《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八·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丙申,诏责受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李光,永不检举。」

分字解释


※ "检举"的意思解释、检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收到控告、检举的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依法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查处。

2、死刑女犯周某某,一审判处死刑,接到判决后,她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多次违反监规,放弃了检举减刑的机会。

3、成千上万的美国公民检举了这些有组织的犯罪集团。

4、6月的一项判决洗脱了孤星基金操纵股价的罪名,但是检举者接着提起了上诉。

5、据《亚洲周刊》报道,这一网站除作为官方宣传工具之外,更是让一般百姓能向当局检举贪官污吏、申冤吐气的便捷通道。

6、检举者说这些非法组织已经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中了。

7、在被宣布双规期间,他主动交代罪行,特别检举、揭发了一些重要的行贿受贿线索,为检察机关办案创造了方便。

8、在这之前,他们也曾试图检举王瑞博,但都被王瑞博的手段一一压下。

9、地铁公司党委*记向中纪委举报了“老搭档”——地铁公司总经理,总经理则在“双规”期间检举了党委*记。

10、将近四分之三的检举者称受到不止一次的索贿。

11、起诉状,答辩状在法律程序中,分别由原告、被告或检举人和被检举人所做的连续的供述、辩解和反辩解。

12、违法犯罪逍遥法外,贪官恶吏里外勾结,检举控告唯权到底!!!争取自己的权利就是为国家争取权利。

13、自已创作,无侵权,除非我自已的翻译影片被人检举先致可以删除检举者所要求的影片。

14、干洗店的设备包括一切从检举议会铁杆和衬衫整饰设备。

15、监察机关对控告、检举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功人员可以给予奖励。

16、但与此同时,又坚决不能搞那种以人划线、上挂下联、层层检查、人人过关以及号召检举揭发的政治运动模式。

17、“如果证据确凿,”威尔逊说,“警察局会不会检举”。

18、其中,约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会检举不称职的同事,这是应该的。

19、而爱斯特米洛娃,总会立即帮她们给当地的检举人写去控诉的信件。

20、做为一个好国民,只要看到违法的事,就该理直气壮地向警察机关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