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科场


拼音kē cháng
注音ㄎㄜ ㄔㄤˊ

繁体科場


科场

词语解释

科场[ kē chǎng ]

⒈  科举考试的场所。指科举活动的范围、领域。指科举考试。排场。

引证解释

⒈  科举考试的场所。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孙何 与 李庶几 同在科场,皆有时名。”
《宋史·选举志一》:“﹝ 太宗 ﹞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於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

⒉  指科举活动的范围、领域。

宋 欧阳修 《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且自来科场,务存事体,所以优加礼遇,用待贤能。”
《明史·选举志二》:“科场弊竇既多,议论频数。”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唐 人科场,率多请託。”

⒊  指科举考试。

宋 欧阳修 《与曾舍人书》:“今岁科场,偶滞遐举,畜德养志,愈期远到,此鄙劣之望也。”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父亲母亲,日子近了,则怕赶不上科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吴思庵遗外孙诗》:“阿昕 近喜习科场,百里从师日夜忙。”
清 袁枚 《新齐谐·妖梦三则》:“江寧 报恩寺 僧房,每科场年,赁为举子寓所。”

⒋  排场。

沙汀 《还乡记》二八:“噫!杂种起了这么大一次科场。”

国语辞典

科场[ kē cháng ]

⒈  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场。

《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考场

分字解释


※ "科场"的意思解释、科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万历十一年(1583),焦竑会试落第,万历二十五年,焦竑受科场案的影响而遭贬官时,李贽均驰书并赋诗劝慰。

2、由使臣兼管学政,选补博士弟子员录送科场,官给资斧,愿就艺学科者听之,果于中西各学总贯淹通,使臣保送到京,破格擢用,则山陬海澨无弃才矣。

3、我等朽木之才,不能上体家国之难君父之忧,妄议国政,扰乱科场,请皇上责罚!

4、寓意青云得路,科场及第,一帆风顺,前途无量。

5、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这就催生了韵书的纂修。

6、, 这种现象的生成,既是科场激烈竞争所引发的焦虑与无奈的结果,也是明人对社会、自然整体认知局限的自白。

7、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门,十分势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题名,青云直上,夫贵妻荣,谁知唐伯虎却因科场舞弊牵连,失去仕进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

8、那一世里,科场失意后,唐寅曾经修过佛法,号称六如,洗髓经倒背如流。

9、在如此废墟面前,科场案的曲直,亲人们的屈死,只是变成了历史褶皱中的微尘。余秋雨

10、探讨朱卷履历中举子生年的特别表达法: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以“相”代“年”现象和科场比较普遍存在的隐瞒年龄的官年现象。

11、科场逼近,考官务各小心敬慎,毋得徇私腾谤。

12、从唐代至元代科场中存在错综复杂的经术与文学之争。

13、李汝珍借唐代武则天当政时期作为背景,重点关注了一位科场失利的广东才子唐敖,心灰意冷之余,唐敖决定远离“红尘”,跟着舅兄出海做生意去也。

14、十分困难盼到你考大学,你连个科场都不给我进。

15、在科场盘桓的多年里,朱次琦先后三次为父母守丧,他遵守礼法,每次都守丧三年,守丧期间绝不饮酒食肉。

16、难怪李慈铭感慨“然昔岁科场,今兹储库,屡行大狱,亦非国家之福也”。

17、明珠和,闹得如此厉害,未罹重辟,柏究是一个大学士,偏为了科场舞弊,竟致身首两分,天下事原有幸有不幸哩!

18、他虽然二十多年科场不利,但仍然将举业作为他人生唯一的目标。

19、一百十九、在如此废墟面前,科场案的曲直,亲人们的屈死,只是变成了历史褶皱中的微尘。

20、在科场关节作弊中,也有不少弄巧成拙张冠李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