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

主体


拼音zhǔ tǐ
注音ㄓㄨˇ ㄊ一ˇ

繁体主體
词性名词


主体

词语解释

主体[ zhǔ tǐ ]

⒈  事物的主要部分。

信的主体。

main body; main part; principal part;

⒉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主体和客体。

subject;

⒊  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犯罪主体。
国际法主体。

引证解释

⒈  指君主的统治地位。

《汉书·东方朔传》:“﹝ 接舆、箕子 ﹞使遇明王圣主……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则 五帝 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

⒉  事物的主要部分。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 广西 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 中国 的老百姓。”

⒊  哲学名词,和“客体”相对。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⒋  法学用语。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国语辞典

主体[ zhǔ tǐ ]

⒈  事物中的主要部分。

如:「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客体

⒉  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⒊  权利义务所赖以发生的称为「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如人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物 即为客体。

分字解释


※ "主体"的意思解释、主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渊源、主体性的内涵、实施主体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2、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组织实施敲诈勒索的按自然人犯罪处罚;

3、在张抗抗的创作中,既有作家忏悔主体,也有文学忏悔主体

4、主体间性是主体在生存论和交往实践论层面上的自我反思与批判。

5、其回归方式为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入式回归,并用“交互主体观”统摄道德教育过程。

6、被阉割的男性主体始终处于菲勒斯中心的阴影之下,而女人比男人更能成为一个超越菲勒斯的自由主体

7、劳动基准具有公私法交融的社会法品格,其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其权利主体则有国家和劳动者。

8、从厘清价值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出发,扼要地探讨了价值的主体性和客观性、样化与一元化的统一。

9、对此,近年来广东围绕“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动真格,通过坚持“一案双查”,以问责促落实,让主体责任落地生根。

10、把单位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既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理,又会使刑罚处罚主体造成混乱。

11、屋面系统与主体采用浮动式连接,完全吸收主体变位。

12、公民社会呼唤公民的主体性,公民主体性应该体现主体性与主体际性的统一,包括主体对自身价值的确证,也包括主体对他人主体价值的肯认。

13、登录模块还支持缺省主体,即,在没有指明主体名时使用缺省的TGT或密钥。

14、教育境界是教育主体觉解而形成的一种意义世界,是教育主体的“灵明”所照亮了的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意义世界。

15、在后一种情况下,主体自身的矛盾往往是主体低能的表现,对方见自己低能,也就对自己不以为意,使矛盾得到消除。

16、鉴于国家主体在经济法主体分类中的重要性,我们已数次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在行文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再次以国家主体为出发点,对理论界关于经济法的一些学说的基本观点提出置疑,请各位经济法学人不吝赐教。

17、道德评价所形成的社会舆论直接作用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选择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18、然后你再次拍下照片,闪光灯发出刚够照亮拍摄主体的闪光,这一次的照片要好多了,你可以同时看清主体和背景。

19、该盒盖 包括由蜂窝式金属板制成的壳形主体和设置在壳形主体外表面的装 饰面。

20、所以,在同一程度上所谓客体就是客体—主体,正所谓主体实质上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客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