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

主体


拼音zhǔ tǐ
注音ㄓㄨˇ ㄊ一ˇ

繁体主體
词性名词


主体

词语解释

主体[ zhǔ tǐ ]

⒈  事物的主要部分。

信的主体。

main body; main part; principal part;

⒉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主体和客体。

subject;

⒊  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犯罪主体。
国际法主体。

引证解释

⒈  指君主的统治地位。

《汉书·东方朔传》:“﹝ 接舆、箕子 ﹞使遇明王圣主……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则 五帝 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

⒉  事物的主要部分。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 广西 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 中国 的老百姓。”

⒊  哲学名词,和“客体”相对。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⒋  法学用语。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国语辞典

主体[ zhǔ tǐ ]

⒈  事物中的主要部分。

如:「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客体

⒉  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⒊  权利义务所赖以发生的称为「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如人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物 即为客体。

分字解释


※ "主体"的意思解释、主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鉴于国家主体在经济法主体分类中的重要性,我们已数次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在行文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再次以国家主体为出发点,对理论界关于经济法的一些学说的基本观点提出置疑,请各位经济法学人不吝赐教。

2、登录模块还支持缺省主体,即,在没有指明主体名时使用缺省的TGT或密钥。

3、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范围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和义务主体

4、发热板收容容器(42)包括具有开口的 容器主体(76)和安装在容器主体(76)上的盖部(78)。

5、“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可以构成贪污罪主体,但却不能构成受贿罪主体

6、这包括批评家主体精神的退位和作家主体精神的退位这两方面。

7、单位犯罪主体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主体的一类犯罪主体,是认定单位犯罪成立的关键。

8、但是并非只有女职工才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唯一主体,男职工也是生育保险待遇的享受主体之一。

9、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主体方面,从主体的范围以及单位主体的引入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10、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关涉到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共在关系。

11、基建投资借款由事业财务会计主体借取和由基建财务会计主体借取,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上不同。

12、在触发器主体中,可以声明将要在主体中使用的变量。

13、用于针织系统的系统部件(1),由具有针踵(18)的主体(3)组成,针踵从主体(3)的窄侧(16)向外突出。

14、“他把主体从原来的画面中除去,而这幅画的主体又是一座已不复存在的建筑,这是一个完美的隐喻。” 斯托尔说。

15、今年初以来,按照省统一部署要求,双鸭山市积极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多元、快速发展。

16、既支持用户主体又支持服务主体

17、然后你再次拍下照片,闪光灯发出刚够照亮拍摄主体的闪光,这一次的照片要好多了,你可以同时看清主体和背景。

18、医疗事故罪的主体限于医务人员,医疗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非医疗工作的人员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19、在界定证明主体概念的同时,文章对证明主体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20、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及相关法律理论,笔者论述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十大类特殊主体、九大类一般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