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jiā

书家


拼音shū jiā
注音ㄕㄨ ㄐ一ㄚ

繁体書家

书家

词语解释

书家[ shū jiā ]

⒈  书法家,善书者。

⒉  侍书家的省称。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

引证解释

⒈  书法家,善书者。

宋 董逌 《广川书跋·徐浩<开河碑>》:“书家贵在得笔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百纳碑》:“韩魏公 作 昼锦堂,欧阳文忠 为记, 蔡忠惠 书之。 忠惠 每一字,必写数十赫蹏,竢合作而后用之,以故书成,特精絶世……然 唐 以前书家,恐未屑为此也。”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然而第一叶及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

⒉  侍书家的省称。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参见“侍书”。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僖宗 幸 蜀 年,有进士 李茵,襄州 人,奔窜 南山 民家,见一宫娥,自云宫中侍书家 云芳子,有才思,与 李 同行诣 蜀 ……行及 绵州,逢内官 田大夫 识之,乃曰:‘书家何得在此?’逼令上马,与之前去。”

国语辞典

书家[ shū jiā ]

⒈  擅长书法的人,即书法家。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九·百衲碑》:「然唐以前书家,恐未屑为此也。」

分字解释


※ "书家"的意思解释、书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其实这些作品,绝不完全是古板的临摹,神态各异、风格迥别而又渗透著作者独特理解的作品创下中国书法史上临古最多的书家先例。

2、正如当代已故著名藏书家、国内法学古籍收藏第一人的田涛先生所言,“这里是中国近代法学缘起的象征,是最高大、最精雅、最值得仰慕的楼阁”。

3、其书法博采历代书家菁华,朴雅深厚,风神婉转与其画相得益彰。

4、作为当代最早崛起于书坛的书家,他兼擅各体,尤工八分,又熔古铸今,潇散雄逸,自成一格,故声名远及海内外。

5、阿英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史家和藏书家

6、看老三欲言又止的样子,支书的老婆打开门让老三进去,老刚往前跨一步,支书家的狗狂叫着穿上来,吓得老三直往后退。

7、晚清湖州的这些藏书家的著述都在其藏书之后,因醉心藏书而潜心学问,最后成为著作等身的学者。

8、中晚唐书坛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书家群体——草书僧。

9、封闭性是古代藏书楼的主要特征,文章从图书数量、读者群、藏书家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其封闭性产生的原因。

10、笔法作为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可以说一直是历代书家孜孜以求、不断探究的重要问题。

11、该展展出了5位书家的50余幅作品,诸体兼备,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笔墨或酣畅流利,或天趣盎然,或拙朴老道,或典雅秀美,不一而足。

12、进入二十世纪,碑学成为书坛的主流,传统帖学开始走向边缘化,很少受到书家的关注。

13、李馥是清初福建的一位著名诗人和藏书家

14、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

15、书家们聚在某某厅堂,或某某会所,喝喝茶,尽情聊起书坛八卦,却无涉及读书学问之事。

16、藏书家的小小警钟在他脑海鸣响。

17、本文主要是对作为藏书家、目录版本学家的莫友芝进行研究。

18、乾隆表彰的四大藏书家中,浙江就占了三席,他们是杭州“知不足”的鲍士恭、宁波“天一阁”的范懋柱和杭州“飞鸿堂”的汪启淑。

19、书目对各书的版本、卷(册)数、每页的行款字数以及藏书家的印记,名流的题跋,记载极为详尽。

20、古埃及负责书写这类神圣文字的书家,还会因为整体美学的配置平衡考量,不惜破坏正常文法,略去某个字母,垫进无意义不发音的符号——文字在这里是极品,牺牲正是祭品的别名,没什么好说的。唐诺